卷二 有情劫 第十九章 閣皂山(第3/3頁)

勝日服果子,有異覺神情。

麒麟獅象住,景藏和升得。

這一次丹元大會,聽說葛洪功果圓滿,要在此會飛升,不再留居人間,清微派宗師王遠知與正一派宗師張應韶聞訊十分欣喜,心中存了指望,都提前數日領著弟子到了閣皂山崇真宮,至於樓觀道,傳聞乃玄都法脈,卻是超然物外,從來不參與玉符靈圖之爭的。

佛門宗師不過是來循例應邀觀禮,自然無此熱心,因此都是端陽正日方才抵達山下,天台智者、三論嘉祥、禪宗道信、華嚴帝心與玄奘結伴同行,一路指點講論。五人都是當今佛門宗師,平時談經論法,於佛法知見頗有扞格,每有爭執,今日不涉宗派之見,只嘆山景,倒也頗為相得。

智者大師長眉軒動,見前方山色如樓,四圍青黛,一株大松長在接仙橋頭,足足有十丈粗細,數百丈高下,枝葉濃茂,將接仙橋整個覆蓋在下,白霧彌漫,接仙橋石梁一派,若隱若現,智者嘆道:“閣皂山果然是人間仙境!”口占七律,道:

“雪谷孤松自郁然,紛紛朝菌但堪憐。

坐更拂石芥城劫,時說開皇龍漢年。

淡煮藜羹天送供,閑拖藤杖地行仙。

共看王室中興後,更約長安一醉眠。”

他年過百歲,歷梁、陳、隋、唐四代,幾廢幾興,此詩頗合身份,嘉祥、道信、帝心、玄奘,紛紛稱贊,此時五人已到了接仙橋頭,見那石梁十分狹窄,百余丈長短,卻不過尺許寬闊,更兼霧氣沾潤,十分濕滑,玄奘年輕還可,智者、嘉祥、帝心、道信四僧俱已年過耄耋,平生都只是精研佛法,無有神足,這接仙橋如此狹窄濕滑,幾個老和尚筋骨衰邁,石橋窄小,也不能容弟子從旁攙扶,卻如何過去?一眾光頭寬袍的和尚無可奈何,看著石梁發呆,合掌誦佛不已。

正在為難之際,一道銀光如匹練一般從淩雲峰上飛墜而下,落在眾人面前,現出一名鶴氅羽衣的中年道士來。

道人將手中青拂一甩,躬身施禮:“五位宗師遠來,家師特命貧道前來接引。”眾僧連忙還禮:“有勞簡寂先生親迎,貧僧等愧不敢當。”這簡寂先生是葛洪的大弟子,論年齡已經兩百多歲了,比智者大師還年長百歲,眾僧在佛門之內固然德高望重,見了這堪稱陸地神仙的靈寶大弟子,怎敢居長?因此都忙不叠地還禮。

“貧道為幾位宗師引路。”簡寂道,轉過身去,大袖一拂,風霧漫漫,四面湧來,將眾僧裹住,往淩雲峰頭飛去。

這簡寂道法果然驚人。眾僧心中都十分憂慮,端因六朝以來,中土神僧如佛圖澄、鳩摩羅什、道安、慧遠等人忽然消失,佛門自此失去性命雙修之法。佛法浩繁,深入思維,便不能兼修神通,而修神通者,往往又因道心不凝,進境艱難,常有走火入魔,害人害己之事,因此神通一道漸漸為大乘佛門棄去。而蓮華大會與丹元大會一般,不但要論道,而且要鬥法。

談經論道,今日在此的各位高僧都是佛法深湛、口才便給的大德之士,自然不懼,這鬥法一項卻著實為難,百余年來,蓮華二度,佛門兩度敗北,因此到了本朝開國之時,道門便穩居佛門之上,號為國之正法,勢力之大前所未有。

佛門為應對三十年後蓮華大會,也揀選僧人,專修神通,這些弟子日夜閉關用功,卻無暇前來觀禮。

今天看這簡寂先生乘雲攝霧,攜多人飛赴萬丈峰頭,這等道術實非中土佛門所能,玄奘與嘉祥、道信等人都暗中搖頭嘆息。

耳邊風響,無移時,眾人腳下一頓,已踏上實地,擡眼看時,眼前宮殿巍峨,高書五個金精大篆:萬壽崇真宮。在日光下發出璀璨的光芒。

“眾位法師這邊請。”簡寂引著眾僧,在西首高台入座。

此時崇真宮中金鐘連鳴,道門諸大宗師聯袂走出崇真宮元始殿,遙遙向佛門眾僧作禮,眾人連忙還禮。

不論靈寶、清微、正一三大法壇及其他小宗支派,都是東昆侖玉虛宮元始天尊闡教源流,因此鐘聲響過,眾道人先朝上拜禮,頌贊天尊寶號:

三界之上,梵炁彌羅。上極無上,天中之天。郁羅蕭台,玉山上京。渺渺金闕,森羅凈泓。玄元一炁,混沌之先。寶珠之中,玄之又玄。開明三景,化生諸天。億萬天真,無鞅數眾。旋鬥歷箕,回度五常。巍巍大範,萬道之宗,大羅玉清,虛無自然,至真妙道,元始天尊。

贊畢,眾道人方才或坐雲床,或占蒲團,分門別派,一一在宮前廣場上坐下。

六十年一度的丹元論道大會,正式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