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釋(第2/3頁)

[45]一種牛皮內裏的竹皮草鞋,後跟有釘。

[46]一種魚肉加工品,在白色魚肉泥中鋪上一層紅色魚肉泥卷起蒸熟,再切成一片片,斷面呈漩渦圖案。

[47]原文為片假名表記,ミカワリ婆(mikawari-baba)。

[48]原文為片假名表記,ミカリ婆(mikari-baba)。

[49]一種江戶時代盛行的大眾演藝場所。

[50]音譯,原文為オッカナ(okkana)。

[51]一種忌日,俗信在這天動土會發生火災,燒掉鄰近三家。

[52]二月第一個午日。

[53]原文為ダイシコ吹(daishiko-huki),漢字或寫成“大師講吹”,但一般以平假名或片假名表記。

[54]祭祀聖德太子的集會,源於江戶時代,主要為工匠、泥水匠、工藝師傅等所信仰。

[55]北陸道為五畿七道之一,為連接畿內到東北方日本海沿岸諸國的幹道。

[56]逢魔刻指黃昏時分,自“大禍時”訛音而來,為禍起時刻、逢魔時刻之意。彼誰刻指黎明時分,因光線幽暗看不清人影而得名。

[57]掛在神壇前或新年的門戶,表示神聖清凈領域的繩索。

[58]特別高等警察的略稱,明治末期到昭和時期,負責取締社會運動和思想的警察。一九四五年在GHQ命令下解散。

[59]二次大戰後占領日本的聯合國總司令部。General Headquarters。

[60]原文是以平假名書寫。

[61]安永為江戶中期的年號,存續時間為一七七二~一七八一年,安永九年為一七八〇年。

[62]一種夜間盛開的白色花朵。

[63]將棋中一種棋子的名稱。

[64]即紙牌,語源為葡萄牙語carta,包括花牌、歌留多、伊呂波歌留多、撲克牌等。

[65]桐的日文發音為kiri。

[66]音譯,原文為ウンスン(unsun)歌留多。

[67]天正為安土·桃山時代的年號,存續時間為一五七三~一五九二年。

[68]源義經(一一五九~一一八九),平安末期的武將,助兄源賴朝攻討平氏,後來受其兄猜疑而遭追捕,在各種文藝作品中被描寫成傳說的悲劇英雄。

[69]古時兒童等突然失蹤,被視為天狗或山神所為,故稱神隱。

[70]三遊亭圓朝(一八三九~一九〇〇),落語家,改編許多國外題材作品,並親自演出,大受歡迎,有《牡丹燈籠》《真景累淵》等怪談作品。

[71]過去日本村中未婚女子晚上聚在一處過夜做手工等,有時附有男女交際、傳授性知識的功能。

[72]日文中被拔掉骨頭,比喻因癡迷而失去骨氣、變得窩囊的樣子。因本篇提到被妖怪拔骨頭的描述,故保留此種說法。

[73]日本中世紀以彈唱琵琶說故事為業的盲僧。

[74]爐灶或地爐上,用來吊掛鐵壺、鍋子等,可上下自在伸縮的鉤子。

[75]傳說神勇的百合若大臣打敗蒙古軍後,被拋棄在無人的玄海島,但獲得朝廷派來的大鷹所救,回國後殲滅奸臣。

[76]音譯,原文為オトゥカ(otouka)。

[77]音譯,原文為わぁうーお化け(waauu-obake)。

[78]剃發盲僧的通稱。中世紀時用來指稱琵琶法師,近世則稱剃發盲人,除了彈唱琵琶、三味線以外,亦以按摩、針灸、放款等為業。

[79]盲人中最高階級的官名。

[80]花牌的芒牌中,圖案為下半部芒草,上掛一輪明月,因芒草圖形肖似光頭的上半部分,因此也稱和尚牌。

[81]源於梵語,施主之意。

[82]一種展示珍奇物品,或表演雜技、魔術等的活動設施,流行於江戶時代,可以說是糅雜了怪胎秀、動物園、馬戲團、鬼屋、美術館等的展覽活動設施。

[83]發現於太平洋中西部密克羅尼西亞群島的石盤,直徑從30厘米到3米不等,並非普通貨幣,是婚喪嫁娶的贈品。

[84]也稱生人偶,江戶末期開始制作的寫實等身大紙糊人偶,主要用於展覽活動。

[85]日文中以“佛”諱稱屍體。

[86]佛教葬禮中死者所穿的壽衣,上書真言、經文等。

[87]二次大戰戰況逐漸激烈時,日本政府停止文科在學學生的緩征兵措施,征召他們入伍投入前線。

[88]上田秋成(一七三四~一八〇九),江戶後期的國學家、讀本作家,著有《雨月物語》《春雨物語》等。

[89]為前往凈土補陀落,只身乘上小舟出海,是一種舍身行。到江戶時代轉變成一種水葬。

[90]嘉永為江戶後期年號,存續時間為一八四八~一八五四年。

[91]建永為鐮倉前期年號,存續時間為一二〇六~一二〇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