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折:《牡丹衣》(第4/4頁)

白姬想了想,道:“有。我記得,倉庫裏還有兩套貞觀年間的越窯青瓷茶具。軒之怎麽突然問起了茶具?”

元曜嘆了一口氣,自責地道:“小生今天又做了一件蠢事……”

白姬道:“軒之不必自責,反正你經常做蠢事。”

元曜生氣地道:“小生哪裏經常做蠢事了?!”

白姬道:“我只是隨口一說,軒之不要生氣。今天,你做了什麽蠢事?”

元曜苦著臉道:“事情是這樣的……”

元曜把今天和韋彥在韓國夫人的莊院避雨,喝茶,打碎荷葉杯的事情說了一遍。因為答應離奴不說它打碎秘色雀紋瓶的事情,元曜隱去了想求離奴用法術補杯子的一段,只說必須賠償韓國夫人的茶具。

白姬聽完元曜的敘述,饒有興趣地笑了,“韓國夫人?乾封三年?真有趣。”

元曜道:“韓國夫人有什麽有趣的?”

白姬神秘一笑,道:“沒什麽。軒之打算另外賠償韓國夫人一套茶具嗎?”

元曜道:“只能這樣了。貞觀年間的越窯貢品應該抵得上乾封年間的越窯貢品。不過,貢品只有皇室才能享有,白姬你是怎麽弄來的?!”

白姬摸下巴,道:“我怎麽弄來的貢品,軒之就不必管了。軒之應該考慮的是,你有銀子買嗎?”

元曜沒有銀子,只好道:“請白姬先賒給小生。小生以後每天一個人幹兩個人的雜活來償還。”

白姬笑道:“我太虧了。軒之太笨了,說是幹兩個人的活,實際上也只能幹一個人的活。”

元曜苦著臉道:“那,你要小生怎麽辦?”

白姬想了想,道:“軒之有兩個選擇。一,春日宜歌舞,軒之每晚在院子裏跳一支舞給我和離奴解悶。二,春日宜禪寂,軒之每逢單日,陪我去獻福寺聽佛經。”

白姬話音剛落,元曜急忙道:“小生陪你去聽佛經。”

白姬滿意地笑了:“軒之經常去聽佛經,一定會慢慢變得有慧根的。”

注釋:(1)獻福寺:即薦福寺。獻福寺位於長安城開化坊內,是唐太宗之女襄城公主的舊宅,武後光宅元年(684年),皇室族戚為了給高宗薦福,而在此建造寺院,初名獻福寺,武後天授元年(690年)改名為薦福寺,是唐代長安城中著名的寺院之一。

(2)義凈:中國唐代的名僧,旅行家,中國佛教四大譯經家之一。他曾在獻福寺翻譯經書,並提議修建了小雁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