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舊 四   與君采薇(第3/6頁)

禹宣驚詫至極,囁嚅許久,才說:“是……她曾給我寫過一封信,裏面提到這句詩。然而我與她,確實沒有關系。”

黃梓瑕低聲說:“我也信你不會隨意與人交往。”

“我當時被暫聘為國子監學正,與同昌公主和郭淑妃相遇於三月三日踏春之時。急雨忽來,她們避雨不及,又沒帶傘,幾個侍女便將外衣解下為她們擋雨。我當時路過,並不知道她們是什麽人,便將自己手中的傘送給了她們……”他說著,輕輕一聲嘆息,“誰知幾日後,在我講學的時候,同昌公主忽然出現了……”

               侍衛們排開所有學子,同昌公主帶著幾個侍女,直接走到第一排的位置,只瞟了坐在那裏的學生一眼,他們便趕緊收拾書本跑到後面去了。
               而同昌公主旁若無人,徑自在首排坐下了。
               寧靜的學堂上忽然闖入侍衛侍女,還有個公主托腮坐在第一排聽講,禹宣難免停下課,問:“諸位不告而來,有何貴幹?”
                同昌公主含笑打量著他,那笑意,含著說不出的意味深長:“禹學正,你忘記我啦?”
                他看著她身後幾個侍女的裝束,這才想起她是當時借了雨傘的那個女子。
                國子監祭酒苦著一張臉進來,向著她賠不是:“國子監什麽人得罪了公主殿下,請殿下示下,我等一定秉公直斷,使公主滿意。”
              “是嗎?”同昌公主一雙明銳的鳳眼在禹宣身上移開,轉到了谷祭酒的身上,一雙手卻擡起來,直指著禹宣,唇角閃現一絲奇異的笑容,“就是這個人,忒讓人討厭了。”
                 谷祭酒愕然,說:“他是成都府舉人,剛到京城,不過擔任學正幾日,主講《周禮》雜說,何時竟得罪了公主?”
              “你說呢?”她站起身,繞著禹宣走了一圈,打量著他站得筆直的身軀,臉上的笑意忽然促狹起來,“我近日也想學《周禮》,可恨找了幾個學究個個都是老頭子,讓人看見了連書都懶得翻開。而你們國子監呢,放著這麽一個可親可近的學正,又善講《周禮》,居然不讓他見我,你說你們國子監,是不是該罰呀?”
                 谷祭酒原本就苦著的一張臉,此時更是幾乎滴下黃連汁來,忙不叠地應了,還勸禹宣去給她講學。
                而禹宣卻不知她就是同昌公主,還想回絕她強硬的邀約,誰知同昌公主幾下就將他的人生攪得七零八落。不但他在國子監中所有的課程都被公主府的侍衛堵了門不許任何學生進去,就連祭酒與監丞、主簿等議事時,也被喧鬧得無法開聲。最後連國子監諸位教師與學子都怨聲載道,讓他趕緊應了這差事,他才不得不收拾起書冊,進了公主府。
                他也曾奇怪,為什麽自己給同昌公主講學時,郭淑妃總是會出現旁聽,但後來,他便不奇怪了。只因某一次在府門口,他遇見了駙馬韋保衡。
            同昌公主強令他入府講學,整個京城已經傳得沸沸揚揚,然而出乎他的意料,韋保衡對他卻毫不在意,還向他請教了些《周禮》的經義,說是公主最近學問長進,說話都快聽不懂了,要他釋疑。他言笑晏晏,直到知錦園的人過來傳報,說公主已經等他許久了,他才趕緊辭別了駙馬,由宿薇園的一個侍女帶著過去。
                 知錦園內,芭蕉之外,池塘之畔,他聽到同昌公主與郭淑妃的低語,依稀隱約。曲橋蜿蜒,他明明聽見了聲音,卻一直在橋上走,並未到達門口。
                 “母妃,如今是多事之秋,太極宮那人尚未解決,您何苦在此時多生事端呢?”
                 “怕什麽?你父皇自從那人進了太極宮之後,日日都不愉快,這幾日又罷了朝政,到建弼宮去了。據說那裏新選了民間五百女子,都等著他呢。”
                 “母妃憂心什麽?別說五百個,就算五萬個,恐怕也及不上那個人美貌。可父皇畢竟還是舍了她,沒舍您。”
                 “連你也以為,此事是我的手段?實則我自己也不知怎麽回事,為何忽然之間皇上會將她送到太極宮養病,我想……難不成她真的被侄女之死嚇病了?”
                 “不管怎麽說,對母親來說,始終是好事。或許,您半生的期望,就在這一遭了。”
                “是啊……如此緊要時刻,或許我該靜心在宮中作為一番。可靈徽,實則我也並沒有什麽奢望,宮裏宮外耳目眾多,我身邊宮女侍衛時刻緊跟,我五日見他一面已是不妥,還能做其他什麽事?況且他的年紀比你還小,我這枯殘之身,難道還有什麽期望?”說到這裏,她輕輕地嘆了一口氣,聲音也越發低啞了,“靈徽,我傍你父皇二十多年,可一直都是行屍走肉。我知道自己與他無緣,今生今世,注定相望不相聞,但我只想……能多看他一眼,能多聽一聽他的聲音也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