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小悅悅事件的15種反應的思考(第3/4頁)

其十,這都怪家長沒有看好小孩。

我評論:“是的,家長是有責任。他們沒有對小孩進行安全教育,沒有看好她,且那個小孩似乎是橫過馬路。但是責任不只在家長一方,還有司機、路人,而這些人責任更大。這樣的邏輯也是強盜邏輯,出了事主要怪受害者自己,制造事故的人和路人看客都沒有責任,說到底這還是不負責任的態度,每個人應該負起自己應負的責任。如果按照這樣的邏輯,那麽受害者被人殺了,要怪他自己的頭為什麽碰刀子;被人撞了,要怪他自己為什麽躲得那麽慢不學學劉翔;被人搶劫了,要怪他自己為什麽那麽不小心或要怪他賺錢太多了;被人強奸了,要怪她為什麽長得那麽漂亮!”

其十一,有的說是教師的責任。

我評論:“一是,你看看視頻上的路人,哪一個像受過教育的人?或者受過高中以上教育的人?似乎很少甚至沒有。你看長江邊救人的大學生落水之後,反而被船主高價勒索!二是,教師隊伍中雖然也有壞蛋蛀蟲,但大多數還是不壞的,也許欠缺激情熱情,但不至於冷血至此。三是,你不能把什麽都算在教師教育的賬上,就像一個人上學之前打架,上學之後也打架,你總不能說是老師教他打架;一個人上學的過程中殺人也總不能說是教師教他殺人。因為這種思維方式是不對自己負責,而把所有的責任都往外推,最後推給所有的外在因素,自己還是不用負責任。況且,一個人的教育受到家庭、社會、個性、學校、親友等各種因素影響,光算教師的賬是很不講道理不合邏輯的,而且一個人的真正教育是自我教育。四是,學校教育需要重新認識,是培養人還是培養工具?怎樣培養人?如現在的中小學作業、考試很多,沒有時間讓學生讀課外書、做遊戲和充分發展個性完善的人格。這樣的教育培養出來的還是工具不是人。所以,我給學生強調,作為一位教師,希望學生出色,這是理想;而希望學生懂得愛,這是更大的理想。”

其十二,有的說是政府工作人員的腐敗導致。

我評論:“理由與說是教師的責任相似,只是他們的程度也許要嚴重些。政府不能包打天下,我們也不願意它包打天下;每個人都要擔上自己的一份責任,但要問政府是統治機構,還是管理機構,還是服務機構?!它的精神是什麽?尤其是像報道中指出的彭宇案中的法官、派出所所長等公檢法和政府機構人員的惡劣行徑,嚴重影響了人們對中國司法公正的信心,以及加強了人人自危的心理。”

其十三,是否會有路人因為在天下雨、能見度較低的情況下,真的沒有看見小悅悅?

我評論:“這種可能應該有,但是不會18個人都看不見。我從視頻上判斷至多只有幾個人有可能看不到,看見的應該有10多個人。應該說有的路人的生活因此事受到影響,與媒體的所謂軟暴力有關。路人的反應有的躲避,有的後悔(看到的);有的輕松,有的憤怒(沒看到的),當然是否沒有看到也很難確定。我們對這件事情可以譴責,但不能停留於譴責,更加要捫心自問自己是否會成為第19個冷漠的路人,以及法制建設等問題。”

其十四,光說有什麽用?有用的是大棒加胡蘿蔔。

我評論:“這是一種網上看不到的反應。一方面,說也是有用的。因為一是,說是一種表達,是喚醒。二是,說是一種譴責。三是,說不只是說,也是推動,各方面都在推動立法,但是立美國式的“保護好人法”還是中國式的“見死不救法”,依舊在討論。彭宇案之後就有相關的法規出台,現在上海和深圳也已經出台相關法規;彭宇案的知法犯法的法官等人似乎已經給予查處。網上有相關的消息,我希望這不是童話。原來的收容所之類被撤銷,也是因為媒體和相關法律、教育等熱心人士的作用。四是,說不等於牢騷,也在做。中國好人網上登滿了好人好事,也讓人們選擇有策略地救人,即盡量不接觸當事人的情況下想辦法救人,或者直接救人。五是,如果都不說,也不讓別人說,整個社會是“無聲的中國”,一片死寂,這將是不適宜生存的社會。我寫這句話的時候都渾身起雞皮疙瘩。

“另一方面,‘有用的是大棒和胡蘿蔔’,是否是指權力?如果是的話,也有相關權力階層進行正面幹預;而且如果新聞媒體也算一種話語權的話,那麽‘圍觀改變中國’,也使得中國稍有改觀。誰都不希望亂,所以只能通過多種力量來慢慢改變政治狀況。

“其實,這最終還是落實在每個人自身,不能把一切責任都推給外在因素,自己不負一點責任,每個人都應該負上自己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