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浮未央 西漢文帝皇後竇氏(第5/6頁)

當然這只是漢景帝的失口,但竇太後卻不知道怎麽地信以為真了,轉眼就要漢景帝兌現承諾,要立劉武為儲君。

竇太後本是草根女,其實對政治並不懂,多年來安分守己地在後宮過著溫馴的生活,眼睛還好的時候,也不過是讀讀黃老之學,到雙目失明的時候,基本上就只有靠聽別人念書來打發日子了。雖然黃老之學是文景時代的政治理念,但從一家學說到政治理念的執行,還是有相當遠的一段距離,奈何竇氏是不懂政治的,更不懂得皇位的交接,是不能私相授受的事情。

劉啟一時失口,被頑固老媽糾纏,後悔不叠。竇太後一心把世間最好的東西都留給自己的孩子,讓自己的孩子可以共享權勢與富貴,而忘記了皇權並不是過家家,不但沒有達到她的心願,反而讓劉啟和劉武兄弟之間的感情產生了不可融合的裂縫。

竇氏族人竇嬰也曾勸竇太後說父子相傳,是本朝的祖制,怎可立弟弟?結果此言惹怒了竇太後,差點要把竇嬰給除名。

而劉啟也知道,同他的瞎眼老母,是無法解釋清這件事的。甚至別人說的話,也很難讓竇太後聽得進去。他不願意和母親鬧翻臉,但更不願意順從母親,於是將此事推到大臣們身上,說是諸大臣不肯。朝議幾次以後,劉啟順水推舟,就立了自己的長子劉榮為太子。

有時候政治的事件,如同蝴蝶的翅膀,在某個點上扇動,卻影響到下一個點。

因為竇太後逼立梁王劉武,漢景帝劉啟才會匆忙立了劉榮為太子,這一立,就把漢景帝後宮中的矛盾徹底激化了。

在劉啟繼位之時,立的是薄太後的母族之人為皇後,但這位小薄後,並不得劉啟寵愛,劉啟真正喜歡的卻是為他生下三子的栗姬。在劉榮立為太子之後,朝中內外,便掀起一股要求立太子母為皇後的風潮來,而小薄後也因此被廢。

小薄後是薄太後的族人,她此刻被廢,竇氏不發一言,可見之前薄太後和竇氏的婆媳和樂融融,更像是一出薄太後單方面操縱的親情戲罷了。竇氏眼睛雖瞎,但是對於真情假意,還是明白的。

小薄後被廢以後,此時的栗姬離後位只有一步了。而改變這一切的是館陶公主,竇太後唯一的女兒。

館陶公主比她親媽更懂得後宮生存之道,她知道現在憑著親媽親弟弟的寵愛,她可以要風得風要雨得雨,但親媽會走在她前頭,到時候她就得在親弟弟甚至親侄子手底下過日子。於是她為了拍皇帝弟弟的馬屁,曾經獻了不少美女給漢景帝。如今看到栗姬的兒子將成為太子,她就忙去找栗姬,打算把自己的女兒陳阿嬌許配給太子劉榮,結成兒女親家,以保障自己將來依舊風光的局面。

沒想到栗姬早對館陶公主向漢景帝獻美這件事懷著嫉恨之心,此時以為自己必將成為皇後,得意之下,便要將過去的怨恨發泄出來,不但對館陶公主的要求一口回絕,言語中還有那麽些不恭敬。

公主很生氣,後果很嚴重。栗姬這一生最大的錯誤,就是低估了館陶公主的能量。她以為憑著自己的美麗征服皇帝,就是拿到了一張最大的王牌至尊寶,見誰就能壓死誰。她忘記了,打牌打的是一局牌,而不僅僅是一張牌。後宮的博弈,有時候不僅僅只是後宮女子們一個人的博弈,還包括其他人手中的牌。

就在館陶公主氣急敗壞的時候,漢景帝另一個妃子王娡乘機討好館陶公主,並請求將自己的兒子劉徹許配給陳阿嬌。這一舉動哄得館陶公主十分開心,自然也卷起袖子為自己的小女婿爭江山。

在館陶公主的進言下,曾經風頭無倆的栗姬在接近皇後寶座的時候從天下跌入地下,已經登上太子位的劉榮被廢。不甚得寵的美人王娡登上皇後寶座,默默無聞的庶出子劉徹成為大漢帝國的皇太子。

而在這一連串的變故中,不管是小薄後的被廢,還是栗姬的接近後位又失去,或者是王娡的上位,對於竇太後來說,漢景帝的後宮如何變化,其實她並不感興趣。

她唯一關心的,就是自己的兒女之事,所以只要館陶公主要的,她就會給她。而幼子劉武已經煽起的野心,自然也不是這麽容易熄滅的。

竇太後坐視劉榮被廢的很大原因,就是在此後又提出立劉武為太子的要求,漢景帝自然是不肯答應的,就借口大臣袁盎等人反對為由,乘機再立劉徹為太子,竇太後願望再次落空。而梁王劉武聽說是袁盎等與他作對,大怒之下,便派刺客在宮門口行刺反對立他為儲的袁盎等諸大臣。

景帝大怒之下,嚴令緝捕真兇。自然大家都明白,這件事太明顯了,就是劉武所為,於是一查就查到劉武的身上去。劉武手忙腳亂之下,令刺客自殺以滅口。劉武自然也是不能逃脫罪行,無奈漢景帝奈何不了老娘竇太後的胡攪蠻纏,再加上姐姐館陶公主哭鬧,於是劉武之事,不了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