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浮未央 西漢文帝皇後竇氏(第3/6頁)

甚至對於母親薄太後,劉恒雖然恭敬孝順有加,但翻臉無情起來,也是夠嗆的。前面說到那位為了給劉恒繼位,而舍命去長安打前站探路的舅舅薄昭,卻在後面因為“違法殺皇帝使者”之事,被劉恒逼迫自殺。而在這件事裏,看得到大臣們的勸阻和抗議,卻看不到薄太後的表示。

參見後來另一個類似的案例,漢武帝之母王太後因為弟弟田蚡與竇嬰相爭,本是田蚡理虧,但王太後以絕食相脅,逼得漢武帝殺死竇嬰,兩相對比,薄太後的毫無動靜,實在是有點讓人心寒。不曉得是薄太後薄情,還是知道不管她怎麽折騰哀求,也不會對劉恒的決定有任何的影響,徒勞無功罷了。

總之,這兩母子是一個比一個冷血和狠辣,有這樣的婆婆和這樣的丈夫,草根出身大字不識的竇氏,想不老實,也不可能了。

而薄太後也很喜歡這樣的兒媳婦,竇氏的優點最明顯,老實溫馴,重點就是:省心!

所以薄太後不吝在各種場合表示對這個兒媳的滿意,拉著她一起紡織,親自教她識字讀書,從劉恒的姬妾中挑中她立為皇後,並在立她為皇後以後,滿足她思親之願,傳旨天下為她尋找失散多年的兩個兄弟。

照例,漢家皇後的母族應該有所蔭封,但劉恒卻沒有下這個命令,反而是薄太後出面,親自下令追封竇後之父為安成侯,母親為安成夫人,並在竇氏家鄉清河郡安置陵園,並同意其規格和儀式與薄太後父親的靈文園一樣。

在這件事裏,薄太後在努力表現自己是個“好婆婆”,但事實上,這件事哪怕薄太後不出面,竇氏作為皇後,也應該有這個待遇。反而是竇氏的兄弟,照例應該封侯的,卻只能在薄太後死後,才由漢景帝封侯。

說到竇氏的兄弟,史記上關於竇氏總共也就七八百字,有一半倒在講她與弟弟竇少君姐弟相認的事,因此此書亦不能免俗,在此一提。

史載竇氏有兄弟二人,兄名竇長君,弟名竇廣國,字少君。史書中記載的主要是與竇少君有關的事。竇少君是個可憐的孩子,竇氏入宮前,對這個弟弟十分疼惜。但在那種年代裏無依無靠的兩兄弟,簡直是悲慘世界的代名詞,尤以竇少君為甚。據說他四五歲時就因家境貧困,被人擄掠販賣到外地,又被輾轉販賣了十幾戶人家,最後被賣到礦山為奴,大家可以想象一下,這到底有多慘。采礦很慘,時不時還會遇上塌方,一次礦難一百多號人就這麽埋在裏頭了,結果只有竇少君脫險逃生。他的主人覺得奇怪,找一個蔔者一算卦,說是竇少君是貴人,有封侯的命。主人覺得奇貨可居,於是帶著他上長安找機遇,結果一到長安就聽說皇後在找弟弟,跟少君同姓同鄉,於是就來相認。竇少君雖然被拐賣的時候年紀還小,但由於後來的遭遇太悲慘,以至於生命最初那一點親情和溫暖在記憶裏反而顯得格外深刻,成為安撫他度過悲慘少年、青年期的微弱力量。在尋找人員的啟發下,他回憶起幼年與姊姊一起采桑葉從樹上摔下來的情景,等到竇後親自來問時,又說出竇氏入宮前,在驛站分別時討來米湯水給他洗頭,臨走時又將食物留給他的情景……

竇後聽罷往事,再聽說弟弟多年為奴的悲慘遭遇,泣不成聲,“侍禦左右皆伏地泣,助皇後悲哀。乃厚賜田宅金錢,封公昆弟,家於長安。”本來是一件挺皆大歡喜的事,但是下面一句卻是“絳侯、灌將軍等曰:‘……兩人所出微,不可不為擇師傅賓客,又復效呂氏大事也。’於是乃選長者士之有節行者與居。竇長君、少君由此為退讓君子,不敢以尊貴驕人。” 絳侯是周勃,灌將軍是灌嬰,這兩個是誅殺諸呂的大功臣,他們這一出面,竇氏家族就此退讓,小心翼翼。

這是竇氏的聰明之處,君不見後來立下大功的薄昭亦要被逼自殺,當時這幾位重臣的權力雖然很大,但後來在漢文帝的權謀之下,周勃下獄,灌嬰後人被撤封國,曾經驕橫的權臣,亦狠狠吃了新帝的苦頭,自然,這些都是後話了。

竇氏成為皇後,是在當時情勢之下,薄太後母子做的一個權宜選項,所以在當上皇後之後,竇後亦是一如尋常的小心恭敬。

長安城花花世界,美女如雲,一國之天子,盡可享用。後宮中便有各種妃子冒頭,如慎夫人、尹姬等先後得寵。漢文帝自命為人簡樸,喜歡黃老之術,“清靜無為”。竇後很老實地遵守了這些規定,衣著簡樸,親自紡織,但慎夫人卻衣著華麗,招搖宮中。慎夫人甚至在公開場合與皇後同席並座,與劉恒同輦而行,處處要壓皇後一頭。

一次行獵遊玩的酒宴上,慎夫人的席位如在宮中一般,與皇後並列,大臣袁盎看到後認為這很失禮,就命令人將慎夫人的席位挪到皇後下面去。慎夫人居然大發脾氣,不肯就座,而漢文帝也因此問責袁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