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三國(6)

冀州那邊袁紹招兵買馬,一時風光,族中子弟也大多以他為首,只是他的兄弟袁術卻不肯屈居兄長之下,自己拉起了一支隊伍,他本想向兄長借馬匹糧草,被袁紹拒絕之後也不敢做聲,又向荊州劉表借糧,被劉表斷然拒絕。

袁術自命不凡,他是家中嫡子,自小受盡寵愛,認為袁紹對外風光,實際上不過是妾生,只是他打出袁家旗號後,響應者寥寥。

同一條路兩個人走,總是會越走越窄的,尤其袁紹勢成,袁術的路就更難走了。

對抗袁紹,袁術不敢,一腔恨意便全部傾倒在劉表身上,當初孫堅做先鋒將軍時,是他聽信人言克扣孫營軍糧,此時卻當忘了這事,一股腦全推到袁紹和劉表身上去,孫堅本就記恨劉表半途截殺他,被袁術挑撥之後想也不想便同意和他聯軍,由袁術攻打袁紹,而他帶人攻打荊州。

這其中也有一些利益的考量,比如孫堅實在不想在江東待下去了,張曹在側,個個雄兵數萬,糧草齊備,他若是再待下去,不定什麽時候就被那兩家吞並了去。

孫堅帳下眾人都覺得袁術不靠譜,畢竟這小子不像有膽子去和他兄長硬碰硬的樣子。

但孫堅執意要去報仇,哪怕袁術做了縮頭烏龜,他打一個劉表也是綽綽有余。

孫堅長子孫策素來勇猛,這時便做了先鋒將軍,因他威勢,奔襲途中竟還陸陸續續收攏了不少殘兵,一路勢頭極好。

卻不料劉表帳下謀士使計奇襲,後方孫堅中箭身亡。

英雄自古敗小人。

孫策痛哭了一場,用劉表帳下心腹黃祖換回了孫堅屍身,孫策與帳下眾人商議許久,點齊帳下殘兵五千,欲投徐州。

正如先前荀彧和荀攸商議過的那樣,張超和曹操之間勢力相差無幾,且都有稱雄之意,張超對謀士沒什麽吸引力,曹操對武將的吸引力也不大,曹操帳下武將一多半都是他的同鄉,而張超那裏只有一個名將太史慈,兩相對比之下,孫策選擇張超。

孫策人沒到信先到,李澈接到消息之後,讓張超回信過去,信中許諾孫策如果在徐州幹滿五年,就許他帶一支五萬人的隊伍去打荊州。

這是一張空頭支票。

李澈的下一步計劃是打青州,預計要花個一年半載,如果拿下青州還算順利,接著就是張超的兄長張邈所在的兗州,鄰近的豫州,然後才會下南陽打荊州,一整套計劃算下來,五年左右差不多了。

卻不妨礙孫策先驚後喜,連曹操派遣心腹謀士戲志才前來遊說都不肯見,整軍直奔徐州去。

這年頭投奔主公求個安身之地,生怕不被重用,肯開價的是少數,何況孫策壓根沒有任何條件,他一是為了找地方庇護,二是韜光養晦以求來日報仇,卻不料張超連這個都考慮到了!

重利的主公雖然不好親近,但他給出的價碼實在讓人無法拒絕!

孫堅手下沒什麽文臣,勇武過人的孫策算一個,還有名將程普,黃蓋,韓當,孫軍來投之後,加上原本陶謙手下的將領,張超手下的武將奢侈到湊了整十個。

雖然還是少,但已經是一個成熟的武將班底了。

孫策進城那日正值夏日炎炎,李澈在家裏制了點冰消暑,頂著大太陽的天,張超卻還是親自來迎接孫策,一口一個賢侄,提起孫堅時,又哭又嘆。

張超自然是沒這個演技的,全靠李澈前幾天給他突擊補課,也好在孫軍之中沒幾個聰明人,提起孫堅又傷心,才沒看出什麽破綻來。

就是有破綻也沒什麽,主要是個態度問題。

孫策少主出身,雖然帶兵打仗經驗不多,卻也不能和黃蓋等人一個待遇,孫策同意了黃蓋幾人也不能同意,於是李澈給他撥了兩萬精兵帶著,其余一人一萬。

總算是有人帶兵了。

李澈松了一口氣,沒過幾日,熱衷於撿人的太史慈又從深山裏撿回一個九尺多高的野人,據說太史慈撿到他時正見他逐虎過山澗,威猛如天神,當即上前欲問其名姓,不料野人見他就跑,太史慈不肯放棄,守了十多天,才將野人帶回。

也是回程途中,野人一聽太史慈主公名姓,撒腿就要跑,正趕上孫策一行人巡邏而過,太史慈和孫策外加黃蓋三人合力才將這名野人制服。

這野人迫於無奈只得交代,他名典韋,原先是張超兄長張邈帳下的將軍,因為和同僚發生口角,一怒之下殺死數十人逃竄而走,他懼怕張邈報復,幾年來窩在山裏打獵為生,慢慢把自己過成了野人。

這事張超記得,他原先還見過典韋幾面,典韋殺人逃走之後,張邈氣得發瘋,典韋沒什麽頭腦,也不會帶兵,名為將軍,實際上張邈是把他當成護衛用的,偏偏這人殺的全是張邈帳下的好武將,憑著一身蠻力,幾乎把張邈數年的經營全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