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8章 此處有個漏洞(第2/3頁)

“這已經是契合伐木運輸車的彈簧中沉壓最大的了吧?”魏斯問參賽隊伍的總工程師,這個禿頂的中年人連忙點點頭。

“是的,已經是整個洛林同等規格的彈簧裏最好的,所以短時間內我們不可能從單個彈簧上想辦法。”

“彈簧的備用方案理論上可行,但我記得當時設計方案時,也有人提醒說,雙彈簧最難做到的就是同等分散壓力。如果壓力側重於其中一個,有可能發生故障。”不等那位總工程師給出肯定的答復,魏斯直接轉向新來的年輕工程師左森,對他說:“你的建議有可取之處,只不過在這樣重量的機械上,臨時拼湊的組合會因為契合度不夠而出現問題,這幾乎是可以肯定的。但你的思路為我們找到了一個很不錯的方向,從負重輪著手去增加緩沖性能。在這方面,我留了一手——是從星空集團找來的幫手。他們在這方面很有經驗,準確的說,是源自於飛行部隊的戰場維護。他們可以在我們的負重輪上迅速增加膠黏構造,雖然強度比起常規產品的時候會降低些,但應付短暫的沖擊還是可以的。所以,我的建議是一套負重輪用膠黏技術進行處理,而且只針對這一個測試項目安裝使用,其他的項目繼續使用原來的負重輪,應該可以解決我們眼前的燃眉之急。”

說完這些,魏斯低著頭在這倆伐木運輸車的旁邊來回踱步,然後說道:“只是解決這個問題還不夠保險。因為從目前我們所知的情況,勞倫斯的參賽車輛已經拿到了很高的分數,幾乎每個項目都比我們多了一到兩分。這就意味著我們至少還需要在兩個項目上沖擊滿分。”

循著魏斯的思路,是用小負重輪沖擊速度的滿分,還是用大負重輪去挑戰在載重的滿分,亦或是在爬坡的項目上進行嘗試,工程師們各執己見議論紛紛。不大的倉庫裏頓時如同熱鬧的集市。

眾人討論了一陣,魏斯並不急著催促他們,而是繼續來回踱步。這輛運輸車可以強行將重量加到2000甚至2500磅以上,車體應該能夠承受得住,但是在運行過程中,發動機很可能會出問題。盡管他們還有一台備用的,但這兩台發航空發動機可是花費了相當的代價,有沒有必要冒著爆缸的危險去挑戰成績,這是個需要慎重抉擇的節點。至於說沖擊極速,他們在公路和越野技術上已經跟勞倫斯的參賽隊伍並駕齊驅,這塊除了機器上的擔心,還有安全方面的考慮。一旦出現駕駛事故,那麽有可能導致他們的運輸車和駕駛人員受到損傷,影響接下來的比賽。想到這些,魏斯不禁要暗暗責備自己,為什麽要把設計的框架定的如此的高端。雖說評分細節是專家們在他的主框架下討論出來的,但跟他在大方向上的把握有莫大的關系,而評分體系定下來之後,即便他是主辦方的發起者,也不能夠違反公平公正的原則去強行修改。否則的話,這樣一場大賽便會失去它應有的公信力。

討論過了好一會兒,倉庫裏的聲音終於慢慢減弱下來。一眾工程師們又重新陷入到了左右為難的境地,而就在這時,剛才那個聲音又從角落裏傳了出來:“我有個想法,不知當講不當講……”

所有的目光一下子都集中到了左森的身上,他有點不好意思,低頭摸了摸鼻子。

“正常的分數能拿的我們都已經拿到了,我覺得我們應當挑戰的是加分項目。雖然給人的感覺這些加分項很難完成,但也不是完全沒有機會。”

專家們搗鼓出的加分項不是很難完成,而且非常非常難完成。甚至給人感覺是吹毛求疵。事實上,如果能夠拿到這些加分項,也確實意味著參賽作品達到了非常高超的水準——魏斯之所以認同這些加分項,是希望能夠起到一個標杆作用,畢竟在他的設想裏,這種比賽應該每一年或者每兩年舉行一次。這次的加分項,便是對下一次參賽作品設計思路的一個風向標。

在三大加分項裏,第一項便是在限定的時間內通過復雜的S型彎道。這要求參賽車輛有很強的操控性。在他們之前的測試中,即使老練的司機駕駛普通的輪式車輛也很難在限定時間內完成這一段路,何況是笨重的履帶或是農用輪式車輛。第二個加分項是要求參賽車輛瞬時的速度達到每小時160裏,這幾乎是最初的飛機飛行速度,對於目前的小汽車和卡車來說,在極致的空載狀態下有可能達到這一速度的,對農用機械來說,這是個難度極大的挑戰。第三個加分項,對穩定性的極致要求,或者說是一個趣味項目,它要求在車上放一個不被固定的水杯,越野過程中水杯不能倒,灑出來的水不能過半。以當前各種車輛的性能,別說是農林機械車輛,就算是高档的汽車也做不到這一點。所以,這三個加分項的30分對參賽者來說成了一種只能仰望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