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逮個正著(第2/2頁)

瓦爾來登湖的水域面積超過6000平方公裏,在奧倫斯星球上屬於規模較大的淡水湖泊,上遊有40多裏通航,下遊則有300多裏通航。歷史上,聯邦軍隊為了這場戰役,特意征調了國內近半數的輕型炮艦,一開戰就以壓倒性的優勢擊垮了實力不強但在瓦爾來登湖橫行無阻的法萊恩艦隊。戰役期間,聯邦艦艇在維斯倫裏軍民的幫助下,完全封鎖了瓦爾來登湖,使得部署在南北兩岸的法萊恩軍隊無法通過水路快速調動,從而兩路並進,逐個消滅了固守四大要塞的法萊恩部隊。

歷史是歷史,兵棋推演是兵棋推演,兩者有著本質上的不同。前者是有血有肉的拼殺,統帥者必須為麾下將士乃至身後的百姓國家負責,而後者只不過是沙盤上的規則演算,即便有天大的榮譽,也僅僅是榮譽罷了……

四天八個回合下來,推進迅速的藍方部隊終於抵達了魏斯精心準備的安特瓦爾河防線。經過一番試探性的進攻,藍方選擇兩大要塞之間的地段展開猛攻。與此同時,他們的南路部隊也進入到了地理條件復雜的米倫森林,開始遭到紅方正規遊擊隊的襲擾,為了盡快擺脫這種無休止的“失血”,藍方選擇規模相對較小的倫斯迪要塞展開攻擊。

瓦爾來登湖南北兩岸兩處駐兵防守區域接連遭到攻擊,魏斯在這一輪選擇了沉著觀望。以這些要塞和防線的堅固程度,沒有四五倍的兵力優勢加上強大的炮火支援,是不可能在短期之內將其攻破的。通過裁判組計算的交鋒戰損情況推斷,對手對這兩處目標的攻擊應該是試探性的,當然也不排除對手是在故意誤導自己。

僅僅一個回合之後,魏斯部署在瓦爾來登湖西部水域實施警戒巡邏的艦艇突遭攻擊,當場損失了3艘炮艦和5艘巡邏艦,而對手在這場水戰中的損失卻微乎其微。鑒於這些艦艇是有規律的分散部署,而且有遇敵不與之硬拼的明確指令,出現這樣懸殊的戰損比,只有一種解釋:藍方水面力量正傾力而來!

正面佯攻+背後登陸?

魏斯摸了摸下巴,這戰術思路還算不錯。如果自己將多數部隊派往安特瓦爾河防線阻擊對手,後方確實兵力空虛。一旦聯邦軍隊在湖泊西北岸登陸並站穩腳跟,登陸部隊依托水運維系補給線,短時間內不必顧慮補給懲罰,倒是紅方軍隊將因為敵人的前後夾擊而受到戰損懲罰,這對於兵力和戰力本來就處於劣勢的紅方來說是非常致命的。接下來藍方登陸部隊無論強襲紅方首都瑞恩城還是聯手正面部隊夾攻安特瓦爾河防線,取得速勝都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想要讓巴斯頓軍校凈吞六彈?沒那麽容易!

魏斯緊皺眉頭,故意裝出一副焦急的表情,實則繼續按兵不動,等著對手的登陸部隊送上門來。法萊恩王國首都瑞恩城位處瓦爾來登湖西北,但不在湖畔,而是經由瑞恩河與之相連。從湖畔溯流往上,要走40裏方能抵達瑞恩城,封鎖瑞恩河、阻擋敵方艦船抵近瑞恩城,顯然要比直接防守湖岸容易得多。在瓦爾來登湖西北岸,適合登陸的地方不少,但適合補給船停靠的碼頭設施主要集中在湖濱港口慕德。無論藍方選擇在哪個位置登陸,要想保證登陸部隊的補給暢通,就必須在登陸後迅速奪取一座港口,實際情況或許並非如此,但在兵棋推演中,因為規則所限,執棋者必須這樣做。

這一回合結束後,對面的國字臉漫不經心地看了魏斯一眼。下一回合,他的登陸部隊就已經殺到了,速度之快,讓眾多觀戰者露出了跟魏斯相差無幾的表情。

這情況,有些棘手啊!

藍方先遣部隊的登陸地點,選在了慕德港以東15裏處的開闊地帶。回合結束後,裁判組依據主場作戰的規則,向魏斯提供了一些關於登陸部隊的信息:這個白天,約有2000名敵方士兵登岸,近岸水域有大量敵方炮艦,還有不少等待靠岸的運輸船。

按照這個速度,接下來的這個夜晚,至少還會有1000名士兵和一定數量的物資補給被運送上岸,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登陸的敵方部隊應該會越來越多。

盡管魏斯部署的機動部隊距藍方登陸地點不到40裏,幾個小時就能趕過去將登陸之敵殲滅在灘頭陣地,這樣的勝利固然可以振奮士氣,改變局面,卻對不住這“逮個正著”的大好機會。

抱著放長線釣大魚的心態,魏斯在下一個回合只派出一個步兵營對登陸之敵實施夜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