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逮個正著

國字臉的諾曼學員選了兵勢占優的聯邦軍一方,著實出乎了魏斯的意料。可眼下的場合,也只能是見招拆招、盡力而為。

在開局布陣階段,魏斯迅速盤算各種戰術的可行性。在這場兵棋推演中,法萊恩軍隊的戰鬥力按聯邦軍同等單位的90%計算,這個換算比例已經高過了當時的公認水平,而且瓦爾來登湖之戰的大部分區域都位於法萊恩王國境內,享有本土作戰的隱蔽、築壘以及補給加成,但是,法萊恩王國傾其全力也只能集結4萬正規軍和5萬多名戰力很低的國民軍,且要分兵駐防各處堡壘要塞和交通樞紐,若“以空間換時間”,消極防守,收縮病例,逐步舍棄這些可以用來牽制、分散、消耗入侵者兵力的防禦設施,以法萊恩王國的國土面積,一方面很難起到非常明顯的效果,在決定性戰鬥中依然不能形成兵力優勢,還可能拱手交出戰役主動權,以至於逐步陷入被動的境地——這是常規思路,也是正常人能夠想到的。魏斯沒有輕易舍棄這種看起來不明智的策略,而是以逆向思維琢磨起來:如果自己這麽幹,對手會怎麽出招?是穩紮穩打,逐次占領並接管法萊恩王國的領土,還是單刀直入、直取首都瑞恩城,沉重打擊對手士氣,並且尋找殲滅敵方主力的機會?

魏斯擡頭看了看布簾那邊的國字臉,他一臉認真地排兵布陣,似乎並不在意自己的對手有什麽想法。也不知諾曼帝國皇家陸軍學院是否會將這場戰役列為兵棋推演的沙盤模版並加以運用,反正在巴斯頓軍校,這個戰例是生僻的,只在難度極高的考核中出現過。

準備階段時間有限,魏斯迅速拿定主意,開始調整戰役初期的兵力部署。史實中,法萊恩高層雖然對聯邦出兵幹涉做了軍事上的準備,卻低估了對手的作戰效率。僅僅三天,進入維斯倫裏的2個法萊恩步兵團,連同在邊境一側接應的4個步兵團、2個騎兵團,便遭到了聯邦軍和維斯倫裏遊擊隊的重創,1.8萬人的部隊有1.2萬人被擊斃或俘獲,撤回後方的部隊也有大量的傷員。有這樣一個糟糕的開局,法萊恩軍隊的信心士氣迅速瓦解,而後幾乎是風聲鶴唳、草木皆兵,這才有了聯邦軍15天拔12城、奪4大要塞,占領法萊恩70%面積並包圍該國首都的驚人戰績。

毫無疑問,維斯倫裏是法萊恩王國喪失道義制高點的“病灶”所在,法萊恩軍隊在此集結兵力抵擋聯邦軍隊,天時、地利、人和一樣都不占,可說是未戰先敗。因此,魏斯果斷將瓦爾來登湖東岸的部隊撤回本土,在北岸的安卡要塞、洛非拉特要塞各部署兩個步兵團,並以這兩個要塞為支點,沿著從北方奔騰而來的安特瓦爾河布設防線;在南岸的倫斯迪要塞、米倫要塞各部署一個步兵團,同時在密林遍布、水系發達的米倫森林部署了6個騎兵中隊和6個輕步兵營,對進入這一區域的敵方部隊實施襲擾。除去這些部隊以及駐紮在瑞恩城的衛戍旅,魏斯將所有的部隊編成兩支機動部隊,一支部署在瑞恩城以東的湖濱港口慕德北面的隱蔽地帶,計有6個步兵團和4個炮兵營,一支部署在瑞恩城與安特瓦爾河防線之間的隱蔽地帶,計有5個步兵團和3個炮兵營。

至於為數眾多的國民軍,按照這場兵棋推演的設定,需在戰役開始後的第8天才能夠加入紅方的戰鬥序列,其戰鬥力以本方正規軍的30%計算,在本土的移動速度以正規軍的60%計算,在遭到敵方炮擊或襲擊的情況下會有額外的減員懲罰。因此,這是一支只適合敲敲邊鼓、打打掩護的力量,指望它來救場是非常不現實的。

“準備好了嗎?”擔任主裁判的卡爾森特上校以一種似勉勵似擔憂的目光投向魏斯。

魏斯深吸了一口氣,心裏想著,1:5跟0:6,看起來有質的差別,其實只不過是多了一塊遮羞布。無論這一局結果如何,聯邦軍方高層都應該好好反思一下當前軍校體制和教學模式的不足之處。

帶著這種想法,心頭的壓力頓時減輕了許多,他沖卡爾森特上校點了點頭:“準備就緒!”

戰役開場,藍方毫不意外地揮軍撲向了維斯倫裏,第二個回合就收復了這座自由市。在沒有進行軍事抵抗的情況下,即便魏斯在這一“敵對區域”潛伏探哨,也只能獲知極其有限的情報,所以他幹脆略去了這一細節,一門心思等著對手進入客戰模式——即使得到了維斯倫裏民眾的支持,聯邦軍在法萊恩王國境內作戰依然要受到補給懲罰,若是深入王國腹地,特別是接近瑞恩城,依靠陸路運輸補給將受到-20%的懲罰,軍隊的額外損失也會相應增加,若是通過水路運輸,在擁有水域控制權的情況下,這一懲罰將下降到區區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