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朝紀事之初入深宮 第三卷 日邊紅杏倚雲栽 第五章 遠征

大明永樂九年二月十八,明成祖永樂帝朱棣親率五十萬大軍,遠征韃靼部。

大明王朝初建之時,元朝的一部分軍事力量撤退到長城以北的大漠中與明軍繼續對抗。後來由於內部發生政變,分裂而形成兀良哈、韃靼、瓦剌三大主要部落。他們各據一方,利用遊牧民族善騎射的特點,經常趁水草豐沛,馬壯兵強的夏秋季節,以長途奔襲的方式越過草原大漠,繞過明軍的要塞防衛區域,深入到長城以內搶奪財物,劫掠人口。對於大明的統治不斷造成威脅,朱棣即位後采取恩威並施的政策,一方面對其首領加官晉爵,互通貿易;而另一方面,又不得不出兵遠征。

這一次的戰事就是源於永樂七年和永樂八年的兩次征討失敗,更以最近一次的全軍覆滅,主帥與四名大將戰死陣前的慘敗,讓朱棣惱恨異常,於是一個原本就沉迷於戰場搏殺,陶醉於金戈鐵馬的英雄,再一次披掛上陣。

大軍一路疾行飛馳,並不多作休息,行軍極為辛苦。朱棣此次特意將皇長孫朱瞻基帶在身邊,一面要他熟悉軍中事務,一面還要沿途深入民家,體察民情,“每過田家遍覽器具及衣食。”

“這是為君者,不可不知的事情”,經過皇長孫生辰宴會上的明爭暗鬥之後,朱棣仿佛下定決心,皇太子雖然不夠理想,但是他把希望寄托在瞻基的身上。記得當總管太監馬雲告訴他,皇太子在翊坤宮門口顯些摔倒,漢王和朱瞻基的那番對話時,他就暗暗發狠,高熾是不夠好,但是,那也容不得別人來詆毀。

連日的急速行軍,權妃有些受不了,夜晚宿營的時候,她揉著酸痛的身體,靠在朱棣懷中低聲哀求:“陛下,一定要如此急嗎?”

朱棣輕哼一聲:“兵貴神速,速度就是氣勢,速度就是勝利!”

這是朱棣的信條。

於是三月出塞,抵淩霄峰。四月,抵闊灤海。五月初,進至臚朐河流域。

這裏就是曾經在幾個月前,也就是永樂八年,由邱福率領的遠征軍,全軍覆沒的臚朐河,由於時間不長,四處仍然可見死難明軍的屍骨和盔甲武器,戰場上,敵人是只管殺不管埋。

迎風而立,朱棣看到了這一場景,便讓手下的士兵們去尋找明軍屍骨,並將他們就地埋葬,入土為安。

在掩埋忠骨的兵士中,他看到了那個瘦弱的,身量還沒有長足的年僅十三歲的皇長孫,朱瞻基。

他穿著普通兵士的服裝,身上滿是汙垢,泥濘的臉上,一雙烏黑的眸子閃爍著堅定的神色。

朱棣回首看著那條湍流不息的臚朐河,沉默不語,思索良久,才開口說道:“自此之後,此河就改名為飲馬河吧。”

就在此時,韃靼部首領本雅失裏聞訊,朱棣親率五十萬大軍大舉進攻,自知難以與之相敵。於是盡棄輜重孳畜,僅率七騎西逃瓦剌部。

而韃靼太師阿魯台則率眾東逃。

朱棣先是追擊打敗本雅失裏,後又揮師攻擊阿魯台,雙方決戰於飛雲壑和靜虜鎮。朱棣親率精騎直沖敵陣,阿魯台墜馬,然後逃遁。朱棣乘機追擊,斬殺無數。

至此,明軍大勝,朱棣命令停止進攻,勝利還師。

大軍開拔之前的一個晚上,朱棣只覺得心中無限感慨,他一人悄然走出大帳之外,深思遠眺,似有無限心事,然而,沙丘上的一抹黑影讓他略略吃驚。

那個身影正是皇長孫朱瞻基,朱棣用眼神制止了不遠處的兵士,讓他們不要出聲,而他自己則悄悄跟上,只看到朱瞻基從懷中掏出一個荷包,從地上捧起一把此處的沙土。用布包好放進荷包之中,心裏不免奇怪,於是開口問道:“基兒,你在做什麽?為何要帶走韃靼的沙土?”

朱瞻基看到朱棣,雖然有些意外,但是一反常態並沒有小心翼翼地請安問好,而是面色沉重,仰視著朱棣,坦白說道:“孫兒心中萬分感謝皇爺爺此次出征令孫兒隨行,這一行實在是受益匪淺。”

“哦,那就說說,你有何體會?”朱棣拉著朱瞻基席地而坐。

“孫兒在想,當初秦始皇漢武帝,文治武功,天下八方臣服,四夷朝賀,是何等的盛況和風光。即使是鐵木真,一代豪傑成吉思汗,也曾經劍指天下、所向無敵。然而,輝煌轉眼盡失,就在幾天前,偉大的成吉思汗的子孫在這裏,被皇爺爺打得落荒而逃。”

朱棣不動聲色,仰頭望著滿天星鬥。

朱瞻基仿佛自言自語:“一切都過去了,只有那遼闊的草原,這片土地和奔流的河水還在。所以,孫兒要帶一捧土回去,讓它時時提醒著自己,皇祖今日的威風八面,四方臣服,是如何的不易,而孫兒不能像成吉思汗的子孫那樣無用,忘記了自己的先祖,把祖蔭輸得如此幹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