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三合一肥章(第2/7頁)

為了配合精致的烹調方法和中档的菜品價格,沈韶光甚至專門去淘換了一批杯盤瓷器,有杯有壺,有大中小三個型號的盤子,又有湯碗、飯碗、湯匙等等,一色的潔白勻凈胎質,細膩光潤釉面,沒什麽花紋雕刻,有種樸素淡雅的美感。

那瓷器商人說是邢窯瓷,沈韶光對瓷器名窯沒研究,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單以品質來說,是很好的。關鍵是,價錢不很貴。

瓷器商人說,邢窯雖然是老牌名窯,但如今有些式微,好多人更認定窯。

“定窯哪有這樣又勻凈又薄的胎子”瓷器商人一副為邢窯不平,活像忠臣蒙冤的樣子。

沈韶光笑著付了賬,在瓷器店主人那裏得了識貨伯樂的美譽。

沈韶光又跟於三講擺盤的門道,顏色的搭配,留白的魅力……粗聽,你要以為她在教於三國畫。

“按小娘子的擺法,一盤能分成三盤了!”於三懷疑地看沈韶光。

沈韶光被人懷疑奸商也不生氣,“少放點菜不是目的,美才是目的。當然,也不能因形而損質,畢竟人家是來吃飯的,不是來吃盤子的。”

於三點點頭,覺得小娘子還有得救。

沈韶光又督促於三練習雕點蘿蔔朵、黃瓜花什麽的。

學國畫的多少都能自己鼓搗鼓搗章子,沈韶光給自己刻過一個沈字章,就是蓋在煎餅袋子上那個,但讓她刻蘿蔔花就不大行了,沒想到於三新上手就像模像樣,這大概就是天生的巧手。

阿圓看他們玩得有趣,也加入進來,雕了半截,看看於三手裏的,再看看沈韶光手裏的,生氣地把自己的塞在了嘴裏,“哢嚓!哢嚓!”從此絕了學雕花的心。

有前面食店時期的積累,沈韶光的酒肆運行起來比真正的新酒肆要容易得多——不管是從客流方面,還是自家經營方式上。

中午還要差一些,畢竟做官的、經商的好些都不在,晚間的時候幾乎天天客滿,其中不乏豪富。

沈韶光正盤賬的時候,走進來一個留三綹美髯、穿錦面裘衣的老者。

時候還早,店裏沒什麽人,沈韶光請老者隨意坐了,又用小托盤端過一杯飲子來,笑道:“老丈喝些熱熱的紅棗枸杞飲子暖一暖。”

已經到了深秋初冬,不知什麽時候初雪即至。為了驅寒,沈韶光用姜、紅棗、枸杞煮了這紅棗枸杞飲子,喝下去,全身都暖融融的。

自從來了於三,又不做早點生意,沈韶光多了不少閑情逸致,比如煮點私房飲子。後來有熟客來便分出去兩杯,再後來便幹脆成了店裏的免費飲品。

聽沈韶光叫“老丈”,老者有些感慨地一笑,道了謝,端著飲子,又打量店內布置,目光落在那幅山村野店圖上。

沈韶光遞上菜單,老者看看菜單上的字,又看一眼那畫,“小娘子這菜單子是請何人寫的”

“市井小店,講究不起,是兒自己胡亂寫的。”

老者有些驚訝地看著沈韶光,“那墻上的村店圖也是小娘子所畫”

“是,胡亂塗抹,讓老丈見笑。”

“不知小娘子師從何人”說完自己先笑了,可是魔怔了,小店主人能師從何人,但也或者是沒落了的大家子弟,又想到這店名“沈記”,便仔細地打量沈韶光,似想從她臉上看出另一個影子來。

沈韶光胡扯:“是一位舂米的李娘子。”也不算全胡扯,那位四十余歲的宮女老師,原先確實做過舂米的活兒,哪怕後來轉司教學,手上曾經磨出的繭子也還在。

老者沒能從這嬌艷的女郎臉上看出什麽故人影子,便點點頭,民間能人異士很多,坎坷際遇者也很多,今日故地重遊,心頭纏綿著陳年舊事,故而見什麽都生出些疑惑來。

老者隨意地點了招牌的“獅子頭”“瑪瑙肉”“雞脯茄丁”“炸子雞”“魚羊鮮”“芙蓉肉”,又要了“醋魚”“燴菘菜”“香醋芹梗”“八寶豆腐”,酒也要了一角。

菜陸陸續續開始上,阿圓一盤一盤端過去,擺在食案上。

阿圓長於市井,又本也是粗枝大葉的性子,沈韶光雖也教了她些,動作上仍難免不夠細致,老者輕皺一下眉頭,卻沒說什麽。

沈韶光接過阿圓手裏的熱水壺,笑道,“兒給老丈先燙一小壺吧”

老者點頭。

沈韶光在旁邊正坐,緩緩地把熱水注到燙酒的皿子裏,忖度著時間,手指碰一下壺壁,溫度適宜了,拿起酒壺,略搖一搖,使壺裏的酒熱度均勻,用雪白的布巾子擦過壺底,才給老者倒上一碗。

老者微笑著點下頭,贊的卻是別的,“小娘子做得好瑪瑙肉。”

還沒吃,先說好,要麽是恭維,要麽是曾經吃過的,這老者想必是後者。

沈韶光笑眯眯地道謝,又請客人慢用,便拎著壺去了廚房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