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今上騎高頭大馬,身上披黑狐氅衣,那狐毛出鋒罩住半張臉,只看見深邃的一雙眼(第3/11頁)

貴妃頷首,“我省得……官家不肯冊立新後,瑤華宮那位必定甚感安慰。須得讓她死心,甚至憎恨官家,這樣才能把官家的心拉回來。”

他聽她處心積慮,不由嘆了口氣,“公主愛官家麽?”

這個問題難倒她了,她皺著眉頭想了想,“我除了愛他,別無他法,否則余下的日子怎麽過?”這是生在帝王家的悲哀,不能按照自己的意願去活,連感情都是指定的,不愛也得敷衍。她彎起唇角,茫然一遍遍撫手裏的經卷,輕聲道,“其實我有時候很羨慕她,男人們都喜歡她,喜歡她什麽呢?喜歡她拙劣的生存技巧?她要是在烏戎皇宮,恐怕連渣滓都不剩了。就因為她無能,所以激發人的保護欲,連大資也難以幸免,我說得對吧?”

崔竹筳緘默下來,不能說她說得不對。他的確很憐惜秾華,但因為政治原因,不得不遵照指示送她和親。關於他的身份,對誰都是模棱兩可,曾說他祖籍在汴梁,其實不是。他是烏戎人,在朝中有官職,資政殿大學士這個職位原本是授予罷免宰相的,由他充任是開先例,以示榮寵。他十六歲便學成,然後到了綏國,為接近當時的鉞國太子,千方百計入了李府。秾華的整個少年時期在他的見證下度過,他陪在她身邊的時間最長,甚至她父親過世後,他離開李府,也並未走得太遠,依然就近關注她。一個有能力保護自己的女人固然值得欽佩,同時也減少了令人牽腸掛肚的優勢。世上的人都有同情弱小的本能,他也不例外。

“她卷進這場混戰是我一手挑起的,到最後也希望能由我平息。”

“可是她不愛你。”貴妃悵然道,“就像官家不愛我一樣。”

他說沒關系,“只要她好好的,遠離紛爭,我會讓她愛我的。”

他一副有把握的樣子,貴妃很滿意,莞爾道:“大資果然胸有成竹,如此看在大資的份上,暫且便不動她吧!”

他拱了拱手,“多謝公主。臣也是為公主著想,瑤華宮外必定有人駐守,萬一弄巧成拙,反倒給了官家理由接她回宮。”

貴妃不笨,心裏都明白。現在只盼李秾華早點消失,便一味地追問:“大資接下來有什麽計劃?可要我助你一臂之力?”

他說不必,他自有道理。如今對秾華來說什麽最重要,便從哪裏下手。不可避免的要讓她難過,但是沒辦法,她的人生正在走向敗落,入了瑤華宮,再復位的機會已經微乎其微了。他日今上吞並綏國,一個亡了國的妃嬪要想翻身,朝堂必定一片嘩然。何必經歷那種口誅筆伐的痛苦,倒不如跟他走,走得遠遠的,平靜度過余生。太多的陰謀他也厭倦,最近常想起在中瓦子的生活,市集從傍晚開到五更,小販徹夜叫賣。天亮時分勾欄裏的行首結伴出來吃羊羔酒,叫上一角子,坐在酒肆外的棚子下,拿酸杏蘸鹽吃……

貴妃回宜聖閣去了,她有她的算計,但不敢輕舉妄動,畢竟也怕他倒戈一擊。這個亂世,誰是可信任的?沒有感情,一切都是空談。

他回到偏閣把剩下的事物處理好,將到關閉宮門的時候,交代閣內勾當官一聲,便從西華門出去了。

心裏還記掛秾華,不知道她安頓妥當沒有。瑤華宮看似名頭響亮,其實不過是規格很低的宮苑。布置成道觀模樣,裏面有若幹尋常女道,偶爾幾個名號響亮的,都是禁中貶出去的貴人。他從內城往東,策馬徐行,想過去看她一看。但終究是皇家苑囿,有很嚴格的制度,他一個男人,連遠觀只怕都要受驅逐。

將到時,牽著馬韁沿景龍江畔踱步,堪堪可以看見瑤華宮的宮墻。風裏彌漫香火的氣味,宮裏連綿的打醮聲隱約傳來,他站了很久,看不見她,不知她可還習慣。

恰好不遠處有兩個小道姑有說有笑走過去,他揚聲叫住她們,過去做了一揖。

兩個小道姑見他穿官服,還了一禮道:“檀越喚小道們可有事麽?”

他道:“今日宮裏來了一位仙師,現如今可好?”

她們對看一眼問:“檀越說的可是華陽教主?”他忙道是,那兩個道姑幹笑了兩聲,“檀越是何人?打聽我們仙師做什麽?”

原本就是逾越,說不出所以然來可能還要被告到禁軍那裏,他只得笑道:“我是你們仙師的老師,她今日出宮,我有些不放心,因不能入瑤華宮,唯有向兩位打探了。”

小道姑噢了聲,重新作揖,“原來是尊長。仙師到瑤華宮一切都好,吃穿用度也有人照應,請尊長放心。”

他點了點頭道好,拿出緡錢來酬謝,“請代我問候仙師。二位道號是什麽,將來或者要托付二位替我捎些東西。”

那兩個道姑接了錢,自然萬事好說,“我叫至清,她叫至淺。尊長日後若有事只管吩咐,我們替仙師辦事,自當鞠躬盡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