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四不定訴愁(第3/8頁)

把這家私人醫院計算在內,是六個醫生為五千人服務,醫生相對有點多。若是讓大家悠閑地工作,這種配比正合適。

圓乘寺大夫在F町待了一個月,漸漸熟悉了當地的環境,適應了醫院的氛圍。就在這時,他遇到了那個叫村石真紀枝的病人。

這個醫院裏新來的病人,程序上是先由院長檢查診斷,確定治療方案後,再轉給主治醫師。

對於門診病人,圓乘寺大夫重點收治院長轉來的復診患者,按照院長確定的治療方案進行觀察和治療。對於住院病人,先由院長進行基礎診斷和初步治療,他再參與後續的治療工作。

這種老道的醫師和新手一對一搭配,是經常采用的工作模式,這樣做的好處是,能最大限度地控制新手的差錯率和事故率。

當然,這只是基本原則,未必一切操作都這樣嚴格劃分。比方說,復診病人是院長的熟人或其他醫生介紹的朋友,也未必非得院長親自接診。如果屬於輕病號,可以直接交由圓乘寺大夫診治。相反,復診病人病情惡化或情況危急,還得請院長親自出馬。

再說,院長除了診療外,還有社會活動,經常外出不在家。這時,一切病人都由圓乘寺大夫診治,不分新病人、老病人。

總之,具體情況具體處理,情況有變,及時調整。這也是小醫院的長處。

當時,村石真紀枝初次來院,院長在,因需要親自接診的熟人多,何況她的主訴是“焦躁”,不是多麽重要的病,院長就把她轉交給了圓乘寺大夫。

所謂主訴,德語是complain(德語,“主訴”的意思),英語則如文字,也就是患者感到最痛苦的典型症狀。

比方說,咳嗽、流淚和鼻塞同時存在,其中最難受的是咳嗽,那主訴就是“咳嗽”。

接診新的病人,圓乘寺大夫既有些高興,又有些緊張。

高興的是他最擅長診治該病!緊張的是自我警示:千萬不能誤診!

無論是誰,剛成為醫生,接診新病人,都會激動又緊張。但隨著歲月的流逝和醫術的提高,就見怪不怪,習以為常了。

沒什麽大不了的,但不能輕率,不能誤診,也不能流於慣性,需要告誡自己“勿忘初志”。

對此,圓乘寺大夫認識非常明確:這個病人在院長看來,可能無足輕重,而自己初出茅廬,卻需要非常負責任地診斷,依據病情,謹慎投藥,盡管無關乎一個病人的生命,卻會影響病人的情緒,延誤治療的時間,所以不能掉以輕心。

他手上拿著病歷,開始進行診斷前的必要詢問。

病人叫村石真紀枝,年齡是二十三歲。

其人看上去身高只有一米五或稍多,身材有點短小、瘠瘦。

她的容貌跟體征很搭,長臉,白凈,單眼皮,皮膚繃得較緊,性格似乎有點倔犟,長得不算特別漂亮。當她傲氣地把臉扭到一邊時,表情不和氣,卻顯得特有烈女氣概。

這是圓乘寺大夫第一次給這麽年輕的女性看病。不說容貌,她的形體圓乘寺大夫就很喜歡。

她的工作單位是K造紙廠,是這個鎮上最大的工廠。

圓乘寺大夫掩飾著興奮的情緒、用傲慢的口氣說出第一句話。

“你是什麽時候產生這種急躁情緒和不穩定心態的呢?”

女病人思索片刻後回答。

“可能有十天啦。”

“晚上能睡著嗎?”

“基本上能……”

“容易入睡嗎?”

“唉。”

她有些倦態,對圓乘寺大夫的詢問感到厭煩。

圓乘寺大夫心想:她會不會嫌自己太年輕呢?他的這種擔心勝過對她病情的關注。於是,他拿起筆來,刷刷刷地將橫寫的文字填進病歷,以給自己增添些權威。

“有什麽值得擔心的事情或事件嗎?”他慢條斯理地發問。

可能是橫寫的文字起了點作用,她沉默片刻後,恭恭敬敬地回答。

“沒有。”

“食欲怎麽樣呢?”

“沒太有。”

“可能是因為天太熱吧?”

當時正值五月初,炎熱的感覺不輸夏季。

“我覺得不是。”

“胃不舒服嗎?”

圓乘寺大夫注視著她的上腹部。

“偶爾有些疼。”

“肯定是胃部吧。”

她低下頭看看自己的胃,像征得胃的許可一般,擡起頭再點點頭。圓乘寺大夫很快又用橫寫的文字把它記下來,接著問:

“飯前疼,還是飯後疼?”

“飯前……”

“大便呢?”

“啊……”

“解手呢?”

圓乘寺大夫雖然有點羞怯,還是故作鎮靜地大聲問道。

“一般。”

“一天一次嗎?”

她似乎聽到了不堪入耳的內容,猛然仰起低著的頭,狠狠地瞪了圓乘寺大夫一眼。圓乘寺大夫見她有點惱怒,便大驚失色地縮成一團,迅速將視線轉移到病歷上,並開始注意問話的聲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