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第2/2頁)

剛下了馬車,候在正午門的吳寂枝便迎上來道:“這個月初九,湖廣災民起了暴|亂,死傷十余人,消息昨日傳到宮裏,聽說是竟與築堤有關,大理寺的張大人提議說,由三法司一起指派兩名欽差去武昌府辦案,柳大人讓下官在這裏等著大人,請大人回宮後立即去都察院。”

蘇晉點了一下頭,一邊往都察院走一邊道:“此事我昨日已聽說了。”

吳寂枝又道:“四殿下與四王妃明日就進京了,禮部與兵部想以秋禮犒賞四殿下的戰功,羅大人已與沈大人差不多商議好了,但咨文該由內閣出,沈大人說今日晚些時候要與大人您商議。”

蘇晉道:“待會兒你跟禮部的人打聲招呼,讓他們先將咨文寫好,我看了如有不妥再改。”

得到都察院,她腳步一頓,問:“陛下有消息麽?”

“陛下八月初啟程返京後,兵部那裏日日有消息,行程十分順利,與原定計劃一般無二,蘇大人要看兵部的急函?”

蘇晉點頭:“讓兵部送到流照閣。”

都察院的小吏一見蘇晉,疾步迎上來道:“蘇大人,柳大人與翟大人言大人已在公堂等著您了。”又問吳寂枝,“吳大人要一並商議?”

吳寂枝道:“不了,本官還有事。”與蘇晉行了個禮,隨即走了。

蘇晉知道湖廣災民暴|亂是急情,刻不容緩,等言脩與翟迪向她行過禮,開門見山便問:“派去湖廣的欽差,柳大人這裏已有人選了?”

柳朝明道:“趙衍與錢月牽能去最好,但他二人走不開,我的意思是讓言脩與翟迪其中一人過去,就看你刑部有無可指派之人。”

蘇晉道:“刑部自然是方侍郎去最好,但這兩年我出使在外,刑部的案子大都經他之後,一時也走不開。”她想了想,問:“大理寺派的誰?”

“大理寺丞。”

大理寺丞官拜從三品,言脩與翟迪都是正四品僉都禦史,按說尋常的案子,派這樣品級的欽差去到地方已是極為重視,但今年湖廣這一樁不一樣,以桃花汛為始,後續的賑災,築堤,災民的暴|亂,無一不是同根同由的連鎖反應,卻涉及刑部,戶部,工部,都察院等許多衙門。自入夏起,朝廷各部雖分派官員前往視察,但始終沒起到敲山震虎,一錘定音的效果。

卻不是因為派去的官員不辦事。太多事端集中在一起,原就極為復雜,官員們理清根由尚需時日,議定最佳方案又需時日,在此期間如出意外狀況,譬如前幾日的暴|亂,更會增添新的麻煩。

景元年間,滄瀾水泛濫,也重築過一回堤壩。以那次為例,單是議事就議了大半年,一直等到隔年再次泛濫後,才開始築堤。

蘇晉與柳朝明皆是雷厲風行的脾氣,既然做好決定,那麽在明年春之前,一定要將堤壩修好,倘若拖長時日,浪費錢財不說,湖廣的百姓又要受一次苦。

所以,他們想派一個急智果決,一言九鼎的人去。

而這樣的人選,其實有一個。

“單是大理寺丞與僉都禦史恐怕不行。”蘇晉道。

柳朝明道:“我也這麽想。”

他們都沒將那人的名字提出來,因為就他二人如今的立場,這個名字太敏感。

於是只好沉默下來。

正這時,外頭有名小吏來報:“蘇大人,刑部吳大人求見。”

話音落,吳寂枝也到了公堂門外,行禮道:“蘇大人,沈大人說有十分要緊的事請您過去流照閣一趟。”又對公堂內另三人行禮,續道:“沈大人還說,他知道幾位大人正在議派去武昌府欽差人選的事,他今日晚些時候會幫著想轍。”

沈奚此人尋常雖不大正經,對待公務十分認真,甚少會因自身緣故耽擱他人議事。

蘇晉知道沈奚這麽著急,一定是出了不小的狀況,當即對柳朝明一拱手:“我晚些時候過來。”隨吳寂枝走了。

柳朝明看著蘇晉的背影,對翟迪道:“去送蘇尚書。”

一直到幾人的身影消失在院門外,言脩才走上來道:“大人,看來沈大人是接到那個消息了。”

“比我想象中的快。”柳朝明道,沉吟一番,“這便不大好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