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百官之首(第3/4頁)

戶部兵部也都是太子的人。

若是他再掌握了樞密院,袁想就算退下來,換成王尚書,太子的地位也是穩固的。

因此剛才皇上問太子時,他以為太子與袁相應該早商量過,對太子最有利的安排,就是推薦江淩做從一品的樞密使。

雖說有些破格,可是皇上的意思其實早表露得十分明顯。

這一向早朝後,皇上詔見樞密使的次數屈指可數,而他從來不缺。

袁相和太子不會不知道。

可他們對他卻不夠信任,袁相仍不肯告老退下。

雖讓他重回樞密院,卻只願意讓他做個從二品的副使。

上面還有從一品的樞密使,正二品的知樞密院事和同知樞密院事。

太子這樣說,就等於跟皇上說反對他做樞密使。

太子自己給自己挖坑,妨礙自己的前程。所以皇上才對太子非常失望。

而誠親王卻是狠辣得很,想借這個機會,既不給他實權,又拔掉袁相。

儲相這種名稱,虛得跟陣煙一樣,哪天無論誰登了基,出一口氣,就吹散了。

顯然,誠親王也不信任他,或者說誠親王很清楚,他根本不會支持誠親王。

皇上看得明白,論政治手腕,誠親王比太子強了不是一點半點。偏偏不占嫡長,自己又早早立了太子。若是現在再易儲,說不定朝庭就分崩離析了。

這才捂著胸口,難受至極。

當然這些都是江淩的推測。

他想了想,上前道:“臣惶恐,不敢當誠親王青眼。袁相廉頗雖老,寶刀未銹,定能替皇上跟太子殿下守得萬年江山。”

他這話表面上聽是自謙,贊揚袁相,可實際上在說袁相早不是在為皇上效力,而是一心為太子殿下效力。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在他心裏,袁相太子都已經失了格。

只為自己一已之私便要擾得天下不寧。

皇上如今雖是病身纏身,可這江山還不是太子的江山。

難不成袁相還要跟皇上比誰活得更久不成?!

當然,也隨手教訓一下太子。

誰讓他之前在長亭,竟然敢那樣折辱他們一家。

“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

太子這樣的人,還沒本事讓他效忠。

他不如借誠親王的力,拖下袁相,推王尚書為相。

這樣既打擊了太子,也不會讓誠親王坐大。

想來皇上也是樂見其成的。

他說完這句話後,沒想到王尚書說話了。

他道:“臣與袁相同朝為官數十載,多得教誨。如今他已耄耋之年病痛纏身,仍日日為朝政操勞,臣實不忍心。江淩雖年少,但天縱奇才,這些年所治之府,無不政通人和百業興盛,稅納滿倉。以臣看,不如由他為代相,在袁相指導之下,替皇上分憂。”

王尚書的提議完全出乎江淩的意料。

這事他們也沒商議過。

因為大家都默契地知道,皇上是有意讓他回樞密院的。

他細一想,便認為王尚書也想借誠親王之勢搬倒袁相,取而代之。

只是王尚書既開口逼袁相請辭,自然不能說由自己來取代,叫人詬病他有私心。

他當下正要開口推舉王尚書,袁相自己先忍不住了,氣呼呼道:“皇上……皇上……咳咳……還沒嫌棄本相老呢!你……你們,就惦記上了這個位置?咳咳……除了本相,你們這些人,誰敢說精通六……部?啊?咳咳……”

他一邊說,一邊咳個不停,幾乎喘上不上氣來。

太子忙替他道:“袁相所說有理。便說王尚書,除了戶部,其余各部之事,你全然不通。至於江淩,他當年自毀前程,前往地方,如今對各部亦是一竅不通。便是做個樞密院副使,亦是憑著父皇的恩寵,破格拔擢!你們居然異想天開,要他做什麽代相,也不怕笑掉天下人的大牙!”

江淩聽太子袁相自己下場,便沒再說什麽。

袁相連話都說不利落了,比皇上還撐不住。能否繼續勝任宰相,還需要他多說什麽嗎?

至於太子,根本只是一再地在皇上面前,表現出低下的政治才能,讓皇上失望。

太子再多說點,他這個樞密院使就當上了。

誰知這時誠親王卻道:“王尚書此言忠心體國,江淩為代相,兒臣附議。”

他自然是恨不能攪亂一池清水,好渾水摸魚。

“你……你們……休……休想!”袁相激動之下,猛地站起,結果身子晃了幾晃,“轟”的一聲,竟直接栽倒在地。

太子大驚,忙叫太醫。自有太監飛跑去請。

這時皇上扶著額頭,幽幽開了口:“王尚書所言不錯。袁相為朕為國,幾十年,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若朕還不肯放他告老休養,實非仁君所為。既要換相,當不可有名無實,代相之名,難免政令難行。朕思之再三,決心已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