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三章 瘋子(第2/5頁)

而如今,姜星火不管是為了回收朝廷中樞各部寺的采購權,還是從重從肅地京察,都需要有一個發作的引子,來主動發起新一輪的廟堂洗牌。

“所以,這個消息對國師究竟有沒有用?”

朱高燧盯著姜星火看。

姜星火當然明白朱高燧的意思,這種幫助並非是白拿的,而是在變相地催促自己,海外封藩的事情,要多上點心。

雖然有句話叫“旁觀者清”,但實際上,身處大明廟堂權力鬥爭這個巨大旋渦正中心的朱高燧,有時候比誰都清楚,儲君之爭的可怕。

以前他是沒得選,現在既然有一條能離開大明,搞自己獨立王國的逍遙王爺的道路,幹嘛不走呢?

“有用,但有效期有點短,不知道夠不夠用。”姜星火笑著回答道。

這是一個很耐人尋味的回答,看起來是是回答朱高燧,實際上卻是提問。

也就是問,大明的戰略重心,什麽時候向北方轉移。

是的,問的是什麽時候,而不是要不要。

如今安南事了,留給他在南方處理千頭萬緒的事情的時間其實不多了。

因為接下來的時間裏,大明的戰略重心必然會轉回北方。

第一個原因,當然是南京城附近的二十幾萬燕軍主力,已經有兩年多沒有回家了,妻兒老小都在北方的士卒們忍耐程度已經來到了極限……別說什麽把家屬都搬過來,真要都搬過來,那整個北直隸怕是就空了。

而且還有一個重要因素那就是氣候,北方軍隊本就不耐酷暑,在南方待了兩年,許多人已經瀕臨崩潰,如果過完冬還不讓他們回去,再讓他們待一年,怕是兵變都不稀奇。

這個是誰都改變不了的現實,為什麽北方的金人、蒙古人,都是一到夏天就自動退兵?原因就在這裏了。

第二個原因,那就是之前說過的,南線征安南的戰事結束後,大明的軍事中心要轉移到北方,其一是處理最後兩個擁兵自重、桀驁不馴的塞王,也就是二代秦王和二代晉王;其二就是把蒙古人打疼、打狠,讓他們短時間內無力南下。

如此一來,方能專心應對可能在永樂三年左右到來的帖木兒東征的威脅。

另外就是發展北方老巢了,這也是戰略規劃中的重要緣由。

總之,林林總總的因素,導致了永樂二年,很可能待不到夏天,在冬天結束,春天來臨的時候,整個朝廷的班子就會被朱棣搬到北面去,留下大皇子朱高熾留守南方……就像是歷史上發生的那樣。

這是不以任何人意志為轉移的必然結果。

但這個時間點到底是什麽時候,沒人知道。

這是絕對的軍國機密。

“這是秘密。”朱高燧也笑了。

想知道這個秘密,得加價錢。

“告訴我時間,在這個時間之前,竭盡全力辦成你海外封藩的事情,就在呂宋,讓你脫身離局。”

朱高燧對這個交換來的結果很滿意,他慢悠悠地念叨著:“呂宋在東南海中,小國也,產黃金,種稻米,一年多熟,常與漳、泉民相市易,民流寓其地,多至數萬,洪武五年起,兩次朝貢大明……離大明不遠不近,好地方,真是好地方。”

現在的呂宋國,實際上就是後世菲律賓的北半部主體區域,是一個規模相當大的島嶼群,島上自成一片天地,山脈、平原、河流、湖泊,應有盡有,而且物產相當豐富。

朱高燧也懶得去天竺征戰,只覺得臨近大明的呂宋,就相當不錯,打下來就能接手,當地從宋朝開始就有來往,漢化程度相當不錯,甚至比占城國還強一點,又有很多從大明過去的移民,統治起來沒什麽難度。

事實上呂宋確實是一塊好地方,即使大明不占領,在明朝中葉,也會在大航海時代,被西班牙所征服,西班牙人也借著這個前出基地,開始對大明的東南沿海貿易利益有所圖謀。

所謂“天與弗取,反受其咎;時至不行,反受其殃”就是這個道理。

既然這個世界是由大明開啟的全球大航海時代,那麽近在咫尺的呂宋,自然要納入囊中。

滿意了刹那,朱高燧方才說道:“永樂二年四月以前。”

“四月以前嗎?”

姜星火深思了片刻,微微頷首道:“那倒是足夠了。”

事實上確實足夠了,跟另一件大事,也就是210萬兩商稅的時間,是基本差不多重合的,前後差的不過是一兩個月的時間。

隨後他又問道:“曹潤這個人?”

“完全在掌控之中。”朱高燧自信地說道。

這就說明,即便是讓他告發同僚,他也不會翻供,應該是本就有把柄,再加上一家老小的性命和自己的榮華富貴,都捏在朱高燧手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