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章 腹痛病因在心臟(第3/3頁)

“沒有冠狀動脈造影……沒有開展介入手術……”

陳棋愣了一下,做為重生醫生,他非常明白心梗的危急性,也知道冠狀動脈造影是診斷心臟病的金標準,介入是心梗病的生死關鍵。

光是溶栓治療並不保險,尤其是八十年代的溶栓藥物療效非常差。

這也是大家聽到心梗就變了臉色,就連西京醫院的醫生們也是束手無冊的原因所在。

冠狀動脈造影,這個並不是什麽稀奇玩意兒,早在1958年就有外國醫院完成了第一例造影。

是診斷冠心病大血管病變的金標準。

冠狀動脈造影可以發現冠狀動脈有沒有狹窄,以及哪支血管狹窄,狹窄到什麽程度,根據冠狀動脈造影結果,評估是對狹窄血管行支架植入術,還是行冠狀動脈搭橋手術。

如果冠狀動脈造影提示冠狀動脈血管狹窄,呈單支病變血管狹窄在75%以上,建議置入支架。

如果冠狀動脈造影提示兩支以上的血管發生病變,且狹窄程度超過75%,建議行冠狀動脈搭橋手術。

所以說這個檢查非常重要,也是後續搶救能否成功的關鍵所在。

所謂的介入治療,一開始采用的是經皮冠狀動脈成形術(PTCA),在1977年由瑞士醫生發明。

手術方法經外周動脈輸,送球囊導管至血管病變處,通過球囊擴張解除血管狹窄,恢復冠脈血流,然後再將球囊取出。

可是在隨後的臨床應用中觀察到PTCA存在比較嚴重的問題,包括再狹窄、急性血管閉塞等。

於是全世界各國的醫學研究者們不得不進行改進,最直接的想法就是,在狹窄的血管處撐起一個架子作為支撐,支架就此誕生,從而使PTCA再狹窄率明顯下降。

1986年,法國醫生實施了第1例冠脈支架置入術。

問題是現在才1989年,人家國外剛剛發明興起,剛推出臨床的新術式,是不可能一下子傳到華國的。

這年頭的華國就是比發達國家慢半拍,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

可別人不會做的造影術、介入術,陳棋會呀。

這玩意兒在後世的醫院裏幾乎都普及了,別說三級、二級醫院了,就連牛逼一點的一級醫院,也就是中心鎮衛生院都能做。

但在1989年的越中醫院,玩介入治療就沒那麽簡單了,一個是設備允不允許?

這需要一套專用的工具,還要專業的醫用血管造影X射線機,專用的導管導絲支架。

這套玩意兒陳棋的空間手術室裏有,問題是拿出來使用,如何保密又成了一個大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