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六章:變法(第3/3頁)

他是秦國左丞相,法家的掌門人。

李斯的態度很重要。

甘虔等人求救似的看向左丞相,希望他能力挽狂瀾,維護秦法。

李斯眼中滿是無奈。

他年輕時入荀子門下,曾去過齊國的稷下學宮,見過諸子門徒辯論,甚至還參與其中,對此多有經驗。

這個酈食其聲音中氣十足,說話時噴吐的唾沫數量極多,善於抓人邏輯漏洞,給人扣帽子的功夫也是極高,再加上他引經據典的功夫,絕對是一個辯論強敵。

如果他李斯年輕時或許還能與之一戰。

但現在,他已經老了。

七十多歲的李斯,精力已是大不如前,以前一頓能吃大碗的面條,現在是小碗還吃不完,哪來的這種當朝辯論的精力。

而且他堂堂左丞相,難道真要下場和對方一個趙佗的手下辯論嗎?

他是長者前輩,贏了有失身份,輸了更是名聲盡折,沒有任何好處。

且通過聆聽,李斯也不得不承認,趙佗和酈食其所言的昔日秦法不再適合統一後的秦國,是有一定道理的。

“法家,本就是為君王所服務。”

“君王之言,便是法。”

李斯心頭暗嘆一聲,相比甘虔等人,他對於法的本質看的更透徹。

皇帝喜歡,那就是法。

李斯擡頭,看向帝榻上的二世皇帝,拱手道:“臣一切皆聽陛下吩咐,陛下欲要變法,那就變法。”

這話一出,朝中許多希望維護舊法的公卿和將領,皆目露驚色。

怎麽左丞相直接投降了?

面對鎮國侯欲要變法的攻勢,你李斯堂堂法家掌門人,就不反抗一下嗎?

趙佗眉頭微挑,有些驚訝。

但很快就反應過來。

李斯好像就是這樣的人。

“詬莫大於卑賤,而悲莫甚於窮困。”

這就是李斯當年對自己說的話。

他昔日是楚國小吏,為了追逐名利而毅然辭職,拜荀子為師,後來掃視天下諸國,選擇了最有前景的秦國入仕。

李斯先給呂不韋做門客,又在呂不韋倒台前,跳到始皇帝手下,包括在歷史上他與趙高合謀篡改始皇帝遺詔,甚至後來明知秦二世倒行逆施,也要昧著心拍馬屁。

李斯這一生所作所為都是為了自己的榮華富貴,而不是真的堅守什麽法律原則。

法,亦不過是李斯追求富貴的一個工具。

如今趙佗位居李斯之上,朝中勢力甚大,又有皇帝支持,李斯一眼看穿此中道理,知道硬拼不是出路,故而只言聽皇帝的吩咐。

打不過,那就加入。

這才是聰明人的做法。

這一來,不僅免了沖突,反而還能得到二世皇帝的青睞,覺得自己這嶽丈貼心。

果然,見到李斯這般態度,二世皇帝十分高興。

下令由兩位丞相開始主持修改秦法律令之事。

或許是心中對自己這位嶽丈有所感激,也或許是想對李斯進行一下補償。

半月之後,二世皇帝下了一道新的詔令。

以左丞相李斯建言獻策,助始皇帝吞並六國,及為大秦鞠躬盡瘁等功勛,特賜爵為倫侯,以示獎賞。

李斯的爵位。

文通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