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五章:革弊(第2/2頁)

按照趙佗原本的計劃,秦國用軟實力對百越進行侵蝕,培養越人對中原文化的親近和認同,再逐步一點點的移民,花上幾十上百年的時間,早晚能將那地方消化。

但現在照著始皇帝和李斯那麽搞,指不定就和歷史一樣,南方將再度陷入叛亂中,就算最後秦國強制壓服越人,也將付出慘重的代價。

“之前充實嶺南的人已經夠多了,接下來的徙民之事當罷之。同時嚴格管理遷徙到南方的秦民,減少他們與越人的沖突,待百越歸心後,再增加大秦在彼處的統治。”

趙佗侃侃而談,將自己的想法全盤托出。

“丞相說的是,大秦征戰數年,府庫耗盡,黔首哀苦,士卒懷歸,朕亦憐天下人之心啊。”

扶蘇有些悲憫的說著。

他自幼受楚系和儒家文化影響頗深,雖有熊啟叛秦之事,讓他與之割裂,但那麽多年的學習,他的性格和思想早已被潛移默化。

再加上扶蘇曾隨蒙恬監工北地,親眼看到過那些被征召來的民夫、戍卒到底是多麽的淒慘可憐,被作為耗材一樣為大秦基建出工出命,更讓他對天下庶民多了一分哀憐心。

大秦要打仗,沒錢怎麽辦?那就向黔首加稅加賦。沒兵怎麽辦?那就大興兵役、徭役。

始皇帝在時,扶蘇控制住自己的脾性,不再與之頂撞,但內心其實對黔首是抱有同情的,覺得他的父皇做事太急太猛,太不將黔首當人了。

大秦的天下,就是黔首們用命堆出來的。

如今先帝一走,扶蘇為二世皇帝,認為是該到改變的時候了。

特別是他有著右丞相趙佗的支持。

“朕意已決,明日起當罷西方戰事,止南方徙民。朕要與民休息,使四海康定,黔首安寧,不用兵革。”

二世皇帝聲音堅定的開口,定下了接下來秦國發展的基調。

“陛下此舉,是大秦之福,亦是天下萬民之福。”

趙佗由衷的開口。

秦國這輛戰車,是該停下來加油和修繕的時候了。

適當的維修保養,才能讓車開的更遠。

到了第二日,右丞相趙佗當朝奏稟,盡訴兩件大事的利弊,請皇帝罷西征、南徙之事。

此議一出,眾公卿震驚。

趙丞相剛掌權,就要盡罷兩件大事啊。

但看著二世皇帝的模樣,眾公卿就知道此事的結果。

一個是百官之首。

一個是天下至尊。

兩人聯手,朝堂之上誰敢有異議?

眾臣皆俯首附議。

二世皇帝當朝頒布詔令,派使者前往河西,命秦將王離班師,同時罷止徙民百越之事,原定的第二批移民計劃直接取消。

整件事情如行雲流水,順利的執行。

左丞相李斯,默默的看著這一幕。

他看了眼台上的二世皇帝。

又看了看一身英氣,昂首立在自己前方的趙佗。

今日的決策,明顯是君臣兩人暗地裏商議好了的。

罷西征,止徙民,這些也就罷了。

但兩個人偷偷商量,都不提前通知他這個左丞相。

李斯感覺胸口有些堵得慌。

“日後大秦朝堂上,還有我李斯立足之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