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中國校園足球報告一:胡立新和他的南城小學(第2/4頁)

林學義就問道:“A隊是實力更強的一線隊,B隊是預備隊嗎?”

胡立新搖頭:“不,只是因為人太多了,湊一起訓練會影響效果,所以才分成AB兩隊的。兩支球隊用同樣的訓練方式和理念來訓練,不會刻意因為球員實力來分隊。”

林學義有些驚訝。

他知道分AB隊在校園足球中很常見,理由之一肯定是因為人多。

隨著足球在中國的持續火熱,越來越多的家長願意讓孩子去踢球,所以在學校裏報名參加足球隊的孩子也越來越多。

人多了分成兩支隊甚至多支隊都很正常。

但是在分的時候,幾乎所有他所知道的學校,都是按照實力來劃分的。實力最強的組成一支球隊,被挑剩下的再組成一支球隊,或者組成兩支球隊。

這在高中特別常見,因為高中有全國性的比賽,備受矚目,大家都要追求成績,倒也無可厚非。

很多小學也這麽分,只是命名方式不同。一線隊、二線隊、三線隊,或者精英隊、預備隊……等等。

因為小學一樣有比賽,各區、各市、各省都會組織各種各樣的比賽。只不過是沒有全國性質的比賽而已。

既然要參加比賽,那自然就會根據球隊的實力進行劃分,讓實力強的球隊代表自己的學校去比賽,贏得勝利捧回獎杯,光耀門楣。

這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所以林學義一直沒覺得這有什麽不對的。

直到他來到胡立新所任教的東川市南城小學采訪,才發現胡萊的爸爸,竟然不給自己的球隊按照傳統方式分隊!

他驚訝地問道:“為什麽?你們不打比賽嗎?”

“要打啊。後天我們就有一場比賽,你們到時候也可以去看。”

“那為什麽……”林學義沒想明白。

胡立新就問他:“林老師你剛才也看了半天我們的訓練,你有什麽感受沒?”

林學義想了想說道:“我發現胡指導你們訓練好像沒有高球……足球一直都在地面上滾來滾去的。”

這個問題其實林學義最開始是沒在意的,但是這訓練課都快結束了,足球卻始終沒起來過,就讓他有些在意了。甚至像強迫症一樣,會越來越在意。

但這算是什麽感受呢?

這是挑刺吧?

沒想到胡立新聽了林學義這話之後,卻很滿意地點了點頭:“林老師觀察的很仔細,其實這是我們故意要求的。”

“故意的?”林學義瞪大眼睛。

“是的。在南城小學,無論是小學一年級的球隊,還是六年級的,不許踢高球。”

“不許……踢高球?”林學義覺得很不可思議。

“對,不許踢高球。不管是門將開大腳還是球門球,都不許踢高。也不許從後場直接長傳打身後,禁止在兩個邊路高球傳中路,要傳中也只能用低平球或者地滾球。”胡立新進一步解釋道。

“我們在隊內比賽的時候都會規定,門將無論是發門球還是把球從手中踢出去,如果球在過半場之前沒有被其他人碰到,那這次開球就算是犯規,然後由對方球員在中線踢任意球。”

“這……”林學義已經不知道自己該說什麽好了。

他心裏想這會不會太極端偏執了?

但這可是胡萊的爸爸,他這些話不好說出口。

胡立新似乎是看出來了對方的心思,就繼續說道:“這個規矩不是我定的,而是我兒子給我說的。”

“胡萊?”

“嗯。他也是去了歐洲踢球才知道的。有一次他參觀當地少年青訓的比賽,回來就給我說有一條奇葩規定。這個奇葩規定就是我剛才說的那個。”

胡萊是這件事情當做“西洋景”說給爸爸聽的,但胡立新聽了卻大為震撼。

他剛剛開始做基層青訓教練的時候,也只是在遵照傳統的足球訓練大綱來教導小球員。

可是他拿現在的青訓和自己以前所接受的青訓放在一起比較,發現經過了三四十年,在技術手段上有許多進步,可是很多青訓的理念和思想還是和以前沒什麽太大的區別。

我們有更好的硬件了,但我們的基層教練卻還在讓小孩子日復一日練著基本功……

“練基本功不好嗎?”聽到這裏,林學義沒忍住打斷問道。

“練基本功好。但只練基本功,把所有問題都歸咎於基本功不紮實……不好。”胡立新說道。“我們的媒體、球迷,甚至是專業人士都總說中國球員技術不好,所以在比賽中才頻繁丟球、失誤,因此要練基本功,要苦練基本功。但我覺得,這是錯誤的。”

“錯誤……”林學義還是第一次聽說有足球教練否定苦練基本功這一個在中國足壇幾乎是“政治正確”的觀點。

他都不知道該怎麽接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