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七章 天晴了,雨停了,他又行了(第3/3頁)

話雖如此,鄴城是被保住了,各郡國的治所也在郡國兵的奮戰下被保住了,但是不少縣城失守了。

叛軍在一些官方人員的統領下,比如在田雍的要求下,倒是維持住了底線,比如只殺稅吏,不殺不願意和他們合作的地方官員,以此向朝廷示威,順便還想著保留最後交涉的可能。

但是他們所控制的隊伍在軍紀方面肯定是聊勝於無的,所以被他們攻占的地方,也都基本上被禍禍的差不多了。

徐晃抵達黃河邊上的時候,冀州南部幾個郡國已經有五六座縣城被攻破了,周邊的一些農業村莊什麽的也被禍禍的差不多了,倒是各地設置起來的集體農莊表現比較亮眼。

內地的集體農莊和劉備設置在邊遠州郡的集體農莊不同,劉備最早設置在涼州、幽州和並州這些地方的集體農莊因為有軍事威脅,所以還安排了軍事教官對農莊內的壯丁進行較為嚴格的軍事訓練。

農閑時期,壯丁們乃至於壯女們都要抽出時間前來參加軍事訓練,練習武器的使用和軍陣的排列。

但是在內地州郡,因為相對和平且農業生產任務更重一些的緣故,訓練時間和訓練內容都相對少一點,青壯女性也不參加軍事訓練,所以說內地居民的武德顯然不如邊遠州郡地區居民的武德。

但是盡管如此,因為有組織的原因,當叛軍起勢四處攻略、郡國官兵數量不足無法遏制的時候,集體農莊內部就緊急組織起來,展開了自我防禦作戰。

叛軍的主力肯定是圍攻郡治所、縣城之類的地方,只有少數分散出來的邊緣人物帶領的隊伍才有閑心思去攻打他們眼中的窮鬼們所居住的地方。

畢竟最有錢的人肯定都住在城池裏面,要錢的話肯定是攻城最劃算,而窮鬼身上沒什麽油水,有追求的人都不會去攻殺窮鬼,但是沒追求的人就不一定了。

搶城池肯定搶不過勢力大的人,那麽只能另辟蹊徑,去禍禍窮鬼,多少也能賺點,蚊子腿再小也是肉不是?

所以各郡國的那些自耕農村莊就遭殃了,缺少防禦力量和組織力量,在成群結隊的叛軍們抵達的時候,很少有能夠防禦成功的,損失慘重。

但是集體農莊就不一樣了,打聽到動亂的消息,農莊的壯丁們趕快組織起來,一個農莊往往也能組織起兩三百號受過一定軍事訓練的壯丁,甚至有些大農莊能組織起五六百人的隊伍展開防禦。

集體農莊內部一般設有交給朝廷代表管理的小型武庫,裏面有一些軍隊淘汰下來不用的武器裝備,比如漢軍的第一代、第二代武器裝備。

數量雖然不多,也沒有漢軍目前使用的主力裝備兵器那麽精良,但是用來和叛軍交戰已經足夠了。

一些環首刀,一些長矛,一些弓弩,還有盾牌,和少數輕甲。

分散出來禍禍民間的叛軍數量並不大,且因為對老農民們普遍的武力歧視,一般來說一起行動的人數量都不多,三五十人算是比較大的團體了,更多的則是二三十人甚至十幾個人的小團體,帶著幾把鋼刀就覺得自己天下無敵,可以橫行農村。

事實證明,一般農村還真拿他們沒辦法,但是集體農莊不一樣。

稍微整頓一下,集體農莊就能拉出一支作戰團隊,肉搏的,防禦的,用弓弩的,占據農莊周邊的交通要道設下防禦,對這些來犯之敵別的不說,上手就是兇猛打擊。

這些零零散散的隊伍往往還以為自己能撈到一些好東西。

因為他們也聽說了集體農莊一般都比較有錢,也有很多的儲備糧食,裏面的人都比較富裕,日子過得比他們原來還要好。

所以在遇到了一些比他們還要窮的窮鬼之後,就非常渴望能從集體農莊裏搞到足夠多的錢和糧食回去補貼家用了。

那畢竟家族裏的老爺們鼓動他們起來造反的方式就是給錢給糧,搶到的東西歸他們自己,能搶多少算他們本事,搶得多,賺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