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七章 天晴了,雨停了,他又行了(第2/3頁)

於是他們沒有提前下手。

等豪族們發動自己的人力物力正式舉起反旗、組成聯軍攻城略地並且強力抵制度田令的時候,蔡邕和服虔才驚覺這天下間居然還有人不怕劉備。

但是為時已晚,他們只能帶著郡國兵據城死守,保住各自的郡治所不丟失,然後立刻向中原軍區負責人徐晃求援。

徐晃這邊其實也不是很寬裕,因為這段時間各地都有反叛出現,青州和徐州也有地方鬧得挺兇,且這兩州的郡國兵數量少,更難以自行解決叛軍,所以只能讓徐晃發兵。

徐晃於是安排曹仁率領本部鷹揚軍和新兵軍第二十二軍奔赴青州和徐州展開平叛戰爭。

好在徐晃本部的虎賁軍精銳沒有調動,這是中原軍區的預備隊,徐晃認為一般的叛亂交給三個新兵軍就足夠了,他們鎮著地方,足以不出亂子。

除非真的出現了一些特別厲害的能夠威脅到地方安穩的“大賊”的時候,徐晃才會出動虎賁軍精銳。

徐晃一直認為虎賁軍雖然已經不再是過去歷史上那個唯一的精銳代名詞,但是作為曾經的榮耀象征,虎賁軍必須要有一點自己的排面。

一般的小賊不出手,就算是烏合之眾,那也要是三萬人以上的大規模叛軍,才值得虎賁軍這樣的精銳出手。

然後他就發現,是時候了,虎賁軍可以出動了。

冀州甘陵國、趙國、安平國、魏郡等地區,出現了數以萬計的叛軍作亂,叛亂規模很大,叛軍聲勢浩大,攻城略地,已經有好幾個縣城失守了。

徐晃勃然大怒,縣城失守不僅意味著地方官員守土失敗,對於他這個中原軍區負責人來說,也有一定的連帶責任。

這他怎麽能容忍?

於是徐晃留下副將代替他坐鎮大本營,自己親自提兵一萬北上冀州,準備讓這些造反的家夥感受一下漢軍萬兵驅馳的威力。

根據戰時規則,戰爭發起時,徐晃自動獲得了統領中原戰區全部軍事武裝力量的權力,包括郡國兵在內的全部官方武裝力量都要接受徐晃的指揮,他在這一時期的權力非常龐大。

也正因為此,他的責任也非常重大,稍有不慎,滿盤皆輸的那種。

領兵北上的同時,徐晃得知這一次冀州叛亂的規模確實很大,甚至在某種意義上都能算是一次正兒八經有規模有組織的造反行動了。

造反規模最大的甘陵國,叛軍數量直追四萬,就算是規模最小的安平國,造反兵馬的數量也突破了一萬,且參與者還在不斷的增加之中,越是聲勢浩大,就有越來越多的人要加入。

盡管此時這個度田令還只是針對官吏們的,但是地主豪強們被不願意接受現實的官吏們一鼓動,一想自己的未來會比這些當官的更慘,那就更沒什麽好說的了。

現在不參與抗爭,難道要等著皇帝老兒的屠刀劈到頭上才準備抗爭嗎?

限奴令的經驗告訴大家,皇帝的貪婪是沒有止境的,一味的退讓,只會讓皇帝得寸進尺。

所以,抗爭!

一定要趁著現在部分官吏都受不了、要發起抗爭的時候努力抗爭,集合大家的力量,才有最大的可能逼迫皇帝妥協。

本朝度田的事情這些人家也都是口口相傳的,提及當年光武皇帝發起度田而大家一起反抗的事情,所有人都記得那是如何如何的驚險刺激。

當年劉秀要度田的時候,多少人群起反抗,多少人發起強烈的抗爭,多少人為此喪命,最後逼得朝廷在一定程度上和大家妥協了,才換來了這百多年的幸福生活。

而現在,皇帝老兒又開始了,又要度田了。

天晴了,雨停了,他又行了!

不僅豪強地主要度田,甚至於連他娘的官吏都要度田,搞什麽官民一體納稅,這種事情可不是要鬧得天怒人怨嗎?

雖然說朝廷那邊貌似沒什麽動靜,高官顯貴們還一個個的都上趕著給朝廷送稅收,但是這樣的“豪情壯志”,他們這些地方官吏可沒有。

是我們的就是我們的,沒有收稅這一說!

懷著如此堅決的意志,地方官吏們首先掀起了一陣抵制潮流,此番抵制行動參與地位最高的人是冀州刺史橋瑁的別駕,冀州人田雍,是當年袁紹身邊著名謀士田豐的遠房親戚。

因為素來有很高的名望,所以被橋瑁請為冀州別駕,這些年來也一直都挺盡職盡責的,但是這一回朝廷的度田令顯然觸碰到了他的底線,以至於橋瑁想要勸說他,都被他糊弄了過去。

也就是叛亂行動發起的時候,魏郡郡國兵都尉提前得到了情報告知,於是急忙調集魏郡的郡國兵包圍鄴城,成功遏制了叛軍對鄴城的突襲,保住了鄴城,否則這一波對冀州的沖擊還真就不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