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九章 物理學家大會(第3/3頁)

至此,這一次會議的討論內容,也算是有了一個結果。

對陳舟進行返聘,並立即安排人接洽,也就成為了一件計劃中的事。

現在,就是商討人選的問題了。

在人選上,意見就出奇地統一了。

吳西平和張中原兩人,高票當選。

本來是還要加上楊院長的。

但想著,兩個數學教授,居然由一個物理教授帶隊,有點說不過去。

於是就把楊院長給pass掉了。

最終決定,燕大組成一支數學交流小組,前往麻省理工進行學術交流,同時看看聯合培養計劃的學生。

會議結束,所有事情敲定。

只待陳舟那邊,返回麻省理工之後。

燕大的數學交流小組,便可以跟麻省理工方面進行溝通,然後開始學術訪問。

吳西平和張中原走出會議室後,就被孫院長喊到了自己辦公室。

在孫院長辦公室待了有大半個小時,吳西平和張中原才離開。

孫院長倒也沒有說其它的,只是囑咐他們倆,一定要盡全力邀請陳舟回到燕大。

還有就是,燕大這邊,可以進行返聘的,不單單是數學系或者物理系的一個教授職銜,而是數學系和物理系的雙教授教職。

可以說,面對這樣一位可能同時拿下諾貝爾物理學獎和菲爾茲獎的優秀人才,燕大也是下了本錢的。

作為華國首屈一指的兩所大學之一,其頂尖院系的教職,本就令人垂涎。

更不要說,還是兩大頂尖院系的雙教職了。

但同時,燕大也希望通過這件事,改變一些固有的印象。

就在吳西平和張中原準備之時,SLAC那邊公布了下一步的消息。

和上次一樣,這次也是兩則消息,同時放了出來。

一則消息是關於最終實驗論文的,投稿的情況,作者情況,以及電子版的論文。

因為已經完成了投稿工作,並且是在SLAC這樣的官網上,所以也不用擔心有人能打這篇論文的主意。

一時間,SLAC的官網訪問量,暴增了數倍。

而這篇論文的下載量,更是高的嚇人。

由此也足以看出,物理學界等待的有多麽焦急。

從這則消息裏,整個物理學界,整個學術圈,所有關注這件事的人,也都確認了一件事。

那就是,SLAC的膠球實驗,的的確確是陳舟所主導的。

因為,SLAC公布的作者信息中,第一作者赫然便是陳舟的名字。

雖然有人從剛刊登沒多久的論文,就已經猜到了這一情況。

也有人早就十分篤定地認為,是陳舟的原因,SLAC才發現的膠球。

同樣有人認為,陳舟的那篇論文只是一個影子,真正主導這次膠球實驗的人,還是弗裏德曼。

但現在,所有人都確定了,就是陳舟!

這個年輕的數學家,主導了膠球被發現的實驗!

這個年輕的數學家,很有可能因此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一時間,不管是國內的各大研究機構,還是國外的,諸如CERN之類的實驗室,都開始頻繁的登上媒體的報道。

而報道的原因,只有一個。

就是為陳舟做陪襯。

尤其是CERN。

他們被問到的問題,極為深刻。

“為什麽擁有全世界最好對撞機的你們,卻沒有發現膠球?”

對此,CERN方面只能官方的肯定陳舟的研究,並且表示科研是有不確定性的雲雲。

陳舟自然也看到了相關的報道。

在SLAC公布消息之後,他的手機就徹底響個不停了。

先前倒還好,只有打聽消息的。

現在嘛……

對於CERN的這條新聞,陳舟看到時,只是笑著跟克羅斯說了句:“從CERN的嘴裏,搶下膠球,倒也不算太難嘛……”

而克羅斯,只是無語的看了陳舟一眼。

此外,SLAC公布的另一則消息,則是關於物理學家大會的。

他們決定借此機會,舉辦一次物理學家大會。

一方面為對撞機實驗室的關停,來一次完美的閉幕。

另一方面,就是為了膠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