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九章 物理學家大會

燕京大學。

行政樓的會議室內。

此刻所召開的這場會議,是由邱校長親自主持的。

參加會議的人有,數院的孫院長、周院長,物院的鄭院長、楊院長,以及數院和物院的多名教授。

這次會議的主要內容,就只有一個。

那就是邀請陳舟返校。

準確來說,應該是燕大準備返聘陳舟回校任教。

在SLAC公布“發現膠球”的消息後,物理學界的目光,就全部集中在了SLAC的身上。

燕大的物院自然也一樣。

尤其是燕大物院和燕京那麽多物理研究所的關系,更使得他們高度的關注著這件事。

物院的鄭院長本人,就是一名高能物理領域的知名專家。

同時,鄭院長還是燕京正負電子對撞機所在的,華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所長。

這可是有著世界上最多J/ψ事例樣本的研究所。

原本所裏面的人,每天都幹勁滿滿的。

就指望著靠膠球的發現,來為華國拿下一場諾貝爾物理學獎呢。

可結果,卻還是被人搶先一步,發現了膠球。

可想而知,這則消息對鄭院長的沖擊有多大。

以至於,SLAC的消息公布以來,高能所由上至下,所有的人,都跟蔫了一樣。

不過這也可以理解。

畢竟,誰碰著這事,能不氣餒呢?

自己一幫人辛苦了這麽多年的成果,眼瞅著就快要摘果實,有收獲的時候。

卻突然被人捷足先登,給提前搞定了。

這酸爽的感覺,實在是一言難盡……

但是,科研就是這麽一回事。

在你沒有完全解決一個課題之前,即使你手握再多的線索,再多的論證條件。

也都不能說這個課題,就是屬於你的。

因為在科研面前,每個人都很公平。

結果就在那裏,在你沒得到結果之前,任何人都有先你一步的機會。

所以,高能所的這些研究人員,雖然心裏很無奈,也有說不出的心酸。

但是他們卻是服氣的。

尤其是當看到SLAC同時發布的另一則消息,將要關停所有對撞機實驗室時。

他們更是感到一絲敬佩。

能夠在這樣的壓力面前,搶在對撞機實驗室關停前,完成膠球實驗的課題,並最終成功發現膠球。

這本身就是在一件十分困難的事情上面,再加上了幾分困難度。

也因此,高能所的人,包括鄭院長在內,都在關注著SLAC後續的消息。

可誰能想到,關注著關注著,他們自己猜想中的,那位弗裏德曼教授,不僅沒出聲,甚至連丁點消息都沒有。

等來的,是一位新興數學家,所發表的關於膠球實驗的課題論文。

而這個論文所關聯的,偏偏還正是SLAC的膠球實驗。

而這個新興數學家,居然還就是前段時間,過完年後,在國內連拿兩個數學大獎的陳舟。

並且陳舟這個人當時還表示了,他的目標是哥德巴赫猜想,以及明年將要在國際數學家大會上,進行頒發的菲爾茲獎。

這是沒有提過物理學研究的呀……

而且這個人,明明一直進行的也就是數學難題的研究。

在物理學上面,大家所知道的,也就只有他在燕京分子科學國家實驗室,跟著核物理與核技術實驗室主任,進行的粒子加速器的研究。

雖然那個研究的論文,是以陳舟這個人為第一作者發表的。

論文上所發表的研究成果,確實挺令人贊嘆的。

包括陳舟這個人,後續在燕大物理系的本科畢業論文,也做得很不錯。

但是,這些研究成果,不管是橫著比,還是縱著比,離著發現膠球,都還是差了很長一段距離的。

除此之外,在物理學上,他們就再也沒聽過,陳舟有什麽其它的研究成果了。

包括陳舟去麻省理工這半年,也沒聽說過他有什麽特別的貢獻。

即使陳舟先前在預印本網站e-Print arXiv上,掛出過自己的初稿論文。

但也依然沒有人,將膠球的發現,與他聯系在一塊。

也不會有人相信,會是他的原因,才導致SLAC那邊發現了膠球。

在這一點上,高能所的研究人員和國外的物理學家們,觀點都是保持一致的。

他們都將那篇初稿論文,看作是弗裏德曼給陳舟的“作業”。

直到《物理評論快報》上,陳舟所完成的最終版論文刊登。

所有人這才意識到,事情可能並不是他們想象的那樣。

但越是這樣,陳舟給高能所的這些研究人員們,所帶來的的震撼就越大。

畢竟,這前前後後的事情連在一塊,沒有一個人會想到,膠球的發現,會是一位華國的年輕數學家,一手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