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三章 渺小之數學(第2/3頁)

陳舟在下載的文獻中,翻找著,很快鎖定了目標。

快速雙擊鼠標左鍵,打開文獻。

陳舟看了一眼,輕聲說道:“雖然志村五郎沒有推廣到一般情況,但是朗蘭茲教授做到了……”

草稿紙上,陳舟開始梳理這兩篇文獻的內容。

由朗蘭茲教授推廣到一般情況的,就是現代數學中,大名鼎鼎的朗蘭茲綱領。

朗蘭茲的洞見在於,他看出了這些結構背後的表示論內核。

他系統的將代數群的無窮維表示,引進到數論中,找到了一個推廣到一般情況的全局性綱領。

草稿紙上,陳舟寫到:

【通常認為朗蘭茲綱領由兩部分組成,第一部分稱為互反猜想,它描述了數論與表示論的對應關系。

最一般的猜測是,Motive是等價於相當一部分自守形式的。

特別的它指出伽羅瓦表示,應該等價於代數群的表示。

因而motivic L函數,等價於自守L函數。

第二部分則稱之為,函子性猜想,它描述了不同群之間的表示的聯系……】

這段話寫完後,陳舟就這麽看著這段話,怔怔出神。

不得不說,朗蘭茲綱領的意義深遠。

它可以對最一般的L函數,證明黎曼ζ函數的性質2。

並且導出一系列困難的猜想,比如說,阿廷猜想。

而經過幾十年的努力,數學家們對於朗蘭茲綱領的理解,也有了很大的進展。

傑出的代表性學者,包括菲爾茲獎得主弗拉基米爾·德林費而德、洛朗·拉福格和吳保珠教授。

不過,距離完整的綱領,仍然非常遙遠。

但必須要提的是,朗蘭茲綱領的範圍,也還在不短擴展。

類比經典的綱領,數學家們又發展出了幾何朗蘭茲、p-adic朗蘭茲。

甚至於在物理上,愛德華·威騰教授還提出了類似的朗蘭茲對偶。

它們牽涉到了非常不同的領域,使用的也是非常不同的方法。

但是它們都展現出了,極深層次的相似性。

從不同的角度,豐富了朗蘭茲綱領本身。

而朗蘭茲綱領一個最新的,並且值得一提的進展,來自於德國的天才數學家彼得·舒爾茨正在進行的工作。

舒爾茨利用由他發展的p-adic幾何類比函數域的情形,去證明局部數域的情形。

想到這,陳舟的嘴角露出了一絲微笑。

隨即,他再次拿出一張新的草稿紙,快速的在上面寫著。

陳舟終於知道先前那種奇怪的感覺是什麽了。

一開始,他只是打算梳理“伽羅瓦群的阿廷L函數的線性表示”這個課題,所牽涉的研究內容。

可隨著時間的推移,陳舟居然就這麽,雖顯粗糙,但還算完整的,以黎曼ζ函數和L函數為線索,梳理了一遍現代數學。

並且把現代數學裏,特別是代數幾何領域的重要問題,列了一遍。

這裏面,包括了代數幾何、代數拓撲、代數數論、調和分析、自守形式、平展上同調、伽羅瓦表示、Motivic L函數、朗蘭茲綱領、BSD猜想、貝林森猜想、阿廷猜想,等等等等。

更加令陳舟沒想到的是,他梳理的所有內容,竟然都有著一絲聯系。

這也從另一個角度,令陳舟明白了一件事。

那就是,現在的數學,沒有純粹意義上的獨立的數學分支。

每個數學分支都是交叉互融的。

陳舟也有一絲慶幸。

慶幸自己構造了出了分布解構法這個數學工具,並且在不斷的完善它。

很快,陳舟停下了手中的筆。

草稿紙上,出現了一幅示意圖。

陳舟把這些內容,完整的用圖示的方法,展示了出來。

裏面有猜想,也有已知的結果。

但是,從現在來看,陳舟所梳理內容中,幾乎所有的猜想,都還非常遙遠。

每一個也許都足以耗盡一個人的畢生精力。

然而,正是其困難和深刻,吸引了無數人。

某種程度上,數學家和探險家,其實是一類人。

真要說起來,從某種角度來看,陳舟先前解決的克拉梅爾猜想也好,傑波夫猜想也好,都只是解析數論這一小塊的。

放在整個現代數學來看,真的不算什麽。

可以說是,渺小之數學。

但也正是這種每一步的渺小,每一個人的渺小,才成就了偉大之數學。

看著眼前的圖,陳舟內心那種奇怪的感覺,已經消失不見。

當你正面自己的想法和感覺時,所有的一切,都豁然開朗。

陳舟的嘴角露出一絲笑意,他忽然有一個奇怪的想法。

他是不是應該去感謝一下這位諾特學姐?

因為……

要不是因為諾特學姐的邀請,他也不會回來就梳理這部分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