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七章 國家“萬人計劃”(第3/4頁)

田立庚簡單的把昨天的會議情況說了一下,便把發言權交到了李振邦的手上。

李振邦早已翻開人選名單在等著了,會議很快展開。

就第一批科技創新領軍人才的剩余人選,開始了新一輪的討論。

會議很快便進行到了中午,第一批200名科技創新領軍人才的人選全部敲定。

有了第一天的經驗,今天的爭議人選反而少了很多。

基本上,當李振邦提議人選後,各部門的專項負責人會簡單的發表一下看法,然後就確定了。

並沒有出現那種爭議極大的候選人。

不少人看著老領導幾乎沒怎麽說過話的樣子,都覺得老領導是不是都可以不要來?

等到人選出來,再針對有爭議的人選,開一次專項討論會就行。

甚至還有人認為,老領導來了定個基調就行了,基本上大家都知道該怎麽做了,他再繼續在這裏,聽取會議討論情況的意義不大。

當然,除了李振邦,大概沒有人知道這位政務院老領導來這裏,全場參會的真正用意。

只不過,即使有科技部門一把手提取指示的李振邦,事先也沒想到,老領導會全程參會就是了。

上午會議結束,組織部門安排了午餐,以及餐後的休息區。

按照會議流程,下午一點,準時開始第一批國家“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的討論。

因為會議流程緊張,大家也知道沒多少時間休息。

只是因為老領導的在場,讓不少人擔心這樣的會議安排,是否妥當?是否需要調整會議的時間?

但下午一點之前,老領導便出現在了會議室,樂呵呵的和李振邦聊著這次國家“萬人計劃”的事情。

國家的振興,在於人才,尤其是青年人才的培養。

對於老領導這個層次的人,更是深刻的懂得這樣的道理。

所以,在其他人還沒來的時候,他還給李振邦做了一些思想工作。

要他把思想放開些,把人才的推薦更大膽一些。

聽到這話的李振邦微微一愣,旋即便明白了老領導的意思,也驗證了自己的猜測。

李振邦立馬跟老領導保證,絕對按照國家的基本國策來。

老領導略有深意的看了李振邦一眼,便不再說話。

隨著時間走到一點,所有參會人員到齊,會議準時開始。

下午的主要議程就只有一項了,那就是把剩余的,今年第一批的,國家“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的人選敲定。

“關於青年拔尖人才的選拔,和前面兩項人才計劃不同,我們需要站在更深遠的角度去看這項計劃。所以,我希望大家都能踴躍的發表自己的意見,多討論,才能出真知嘛。”

會議一開始,老領導就直接說道。

聽到老領導的話,除了李振邦之外,其余人都是面帶詫異的神色。

這和前兩項人才計劃的人選敲定,不一樣呀?

但問號歸問號,會議已經開始,只能靜觀其變了。

老領導示意李振邦可以開始了。

李振邦會議,看著翻開的人選資料,說道:“第一個,周新。華國江城物理與數學研究所副所長。”

“周新領導的超靈敏磁共振研究團隊,是國內唯一開展超極化氣體肺部MRI成像的研究組。他帶領團隊通過五年攻關,在今年獲得我國首幅超極化疝—129人體肺部磁共振影像。”

“可以早期發現,全面評價肺部的功能。該技術有望在未來3至5年內實現臨床應用。”

“根據初審的篩選意見,我提議把周新同志放在青年拔尖人才第一批60人的第一位,大家覺得如何?”

李振邦一說完,會議室便開始了此起彼伏的發言聲,遠比先前的會議討論熱烈得多。

不過,各部門的專項負責人雖然說得變多了,但是總體意見並沒有太大分歧。

第一,這屬於基礎科學研究的突破。

第二,這屬於造福人們的技術。

一直以來,國內MRI成像技術都是落後於國際水平的。

國內大型三甲醫院的MRI設備,基本上都是進口。

所以,這個提名,沒什麽毛病。

見老領導並沒有表達不同的看法,這個名額便算是確定了。

李振邦提議的第二人則是水木大學最年輕的教授、博士生導師閆寧。

今年2月,閆寧因為在跨膜物質運輸的結構生物學領域的傑出貢獻,獲得國際蛋白質學會2015年“青年科學家獎”。

今年10月,她獲得了賽克勒國際生物物理獎。

她的研究成果為多年來“餓死癌細胞”的暢想提供了可能性。

對於李振邦的第二個提名,討論聲就要比第一個大了一些。

主要集中在閆寧的年齡和資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