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七章 國家“萬人計劃”(第2/4頁)

田立庚看了老領導一眼,第一個發表意見:“我贊同李局長的這個提議,雖然科技創新領軍人才的範圍比較廣,但第一位的還是應該是科研領域的人才。”

“一方面,與我們國家的政策的相符,另一方面,也與傑出人才的領域相對應,呈現出一種人才相繼的局面。”

緊跟在田立庚後面,其余部門的專項負責人也各自發表了意見。

除了僅有的兩人表示再看看其余人選的情況外,其余人基本上都贊同把方鐘放在第一批第一位的位置上。

華國一直以來,都有著人才的難言之隱,尤其是基礎科學方面。

現在還有什麽好猶豫的呢?

該說的,田立庚都說了,他們能考慮到的層面,也都在這兩個原因裏。

“老領導,您的意見呢?”李振邦詢問道。

關於初選的名單早就報上去了,老領導也基本上都看過了,不說對每個人的情況都了解。

但是那麽幾個人的資料,可以說他掌握的信息,還要比在場的其他人要更豐富。

輕輕點頭,老領導拍板道:“不用再看其他人了,方鐘同志可以放在第一位。我們國家的基礎科學研究,需要這樣的人才。”

這句話一說,基本上就定了基調,沒有人再有異議。

同時,這樣的基調一定下,對於後續的討論,也算是給了一個方向。

也讓李振邦的提議,更有底氣一些。

本來會前討論時,對於誰來念名的選擇,大家都是希望組織部門的人來的,也就是田立庚來做。

怎麽說呢,理由大概就是,你們組織部門主持的會議,結果人選的提議匯報,卻要其他部門的人來,這不合適吧?

其實,說到底,還是多部門聯合評選的責任問題。

但是田立庚本人卻有不同的看法,就如同他剛才所說的兩方面考慮一般,他覺得還快科技部門的人來比較好。

畢竟,主管科研項目,對科研經費的劃撥,科研項目的研究進展,每位候選者的了解程度,都要高於他這位組織部門的專項負責人。

跟老領導匯報起來,也更直接,更有“說服力”。

李振邦一開始是想拒絕的,但是科技部門的一把手找他談過一次話後。

他就“不經意”的找到田立庚,用繞了半天的方法,最終被田立庚“說服”了。

不過,田立庚是賠進去了一頓酒,才“好不容易說服”李振邦的。

隨著會議的進行,李振邦不經意的瞥了一眼田立庚,心想:“反正賺到了一頓酒,等後面被他看破,就看破吧,沒什麽了。”

第一天的會議結束,傑出人才第一批的3名人選全部確定,科技創新領軍人才第一批的200名人選,只敲定了143人,還剩下57人未敲定。

至於,作為未來後繼中堅力量的青年拔尖人才第一批的60名人選,則全部還在醞釀之中。

這個速度其實不算慢,但也並不快。

當然,這也是基於老領導確定基調後的情況。

會議結束後,田立庚找到李振邦,笑著說道:“老李啊,我說的對不對?還是得你們科技部門的人來匯報人選情況。”

李振邦看著田立庚,笑著應道:“是啊,還是老田你看的準。也謝謝你在會上幫我說話。”

李振邦畢竟喝了人一頓酒,所謂吃人嘴短,自然嘴上連忙應是。

再加上,本來就是因為科技部門一把手的提前指示,他才會主動攬下這活。

能蹭頓酒,已經是意外之喜了。

聽到李振邦的話,田立庚卻搖了搖頭:“我那不是幫你說話,我這人你知道,公事公辦。我說的都是我真正考慮的問題,咱們國家的基本國策在那擺著,國家‘萬人計劃’的制定,也是跟著國策走的。”

“現在輪到具體執行的時候,難道還能拋開根本,跟著某些人走嗎?”

李振邦輕輕點了點頭,卻沒有說話。

他自然知道田立庚說的某些人指的是什麽人,但是能不討論,還是不討論的好。

想了想,不知道是心存愧疚,還是因為其他,李振邦轉而說道:“走吧,老田,手頭上的事,基本忙活完了,咱們喝酒去?”

田立庚疑惑的看了李振邦一眼:“你請?”

李振邦笑了笑:“我請!”

田立庚立馬面露喜色:“那還等什麽,走吧,快走!”

李振邦邊收拾東西,邊說道:“等我收拾好!”

第二天,第一批人選落實的會議繼續進行。

老領導照例出席,其他11部門的專項負責人悉數在場。

田立庚主持會議,李振邦匯報人選名單。

“昨天我們的會議,已經落實了第一批的傑出人才3名人選和科技創新領軍人才的143名人選,今天繼續把後續的第一批科技創新領軍人才57名人選和青年拔尖人才60名人選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