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七章 國家“萬人計劃”

國家組織部門的會議室內。

一位老人正在這裏主持這次國家“萬人計劃”的人選會議。

“又到了每年的這個時間段,相信你們也收到了不少推薦信,有什麽想法,都可以說說。”老人是政務院的一位領導。

因為國家“萬人計劃”是國家11個部門聯合啟動實施的,所以必須有一位足以拍板做決定的領導壓陣。

否則,還真不好說選出來的人員,是否符合計劃的標準。

聽到老領導的話,負責會議主持的國家組織部門的領導田立庚說道:“那我們就先說一說初審的情況吧。”

說著,田立庚把手中的稿件翻到新的一頁,繼續說道:“每年評選的名額在1000名左右,其中傑出人才在10人左右,領軍人才在800人左右,青年拔尖人才200左右,也就是我們分10年的年均目標。”

“當然,根據原定計劃,每年的名額並不是限額的。如果優秀人才過多,那名額自然也是可以擴充的。”

“這段時間,我們各部門也都收到了不少的推薦信,經過我們11部門聯合的初審篩選,現在還剩下1748人。”

“可以說,這1748人都是完全符合國家‘萬人計劃’選拔標準的。我們今天的會議,就先過一下第一批的263人。下面按照會議流程,開始進行人員的詳細篩選。”

田立庚說完,沖國家科技部門的領導點了點頭,對方會意,接過田立庚的話,說道:“那下面,我們就按照名單排序,討論一下第一批的263人。”

這位國家科技部門的領導名叫李振邦,他拿出第一批候選人的名單,開始念名:“首先是傑出人才第一批的3人名單篩選。”

“第一個,王怡芳。華國科學院院士,華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長。今年11月9日,2015年‘基礎物理學突破獎’頒獎儀式在米國加州聖何塞舉行。”

“作為大亞灣中微子項目的首席科學家,王怡芳獲得此項榮譽,這也是我國科學家首次獲得該獎項。”

“所以,王怡芳的入選,可以說是眾望所歸。老領導,我們11部門的聯合意見也是把她排在傑出人才的第一位。”

政務院老領導微微點頭,表示贊同。

看到老領導點頭同意,田立庚、李振邦等11部門的專項負責領導同時松了口氣。

俗話說,萬事開頭難。

把王怡芳放在第一位,就是為了保證第一個全票通過。

有了第一個的順利通過,後面也會順利很多。

李振邦拿起筆記錄了一下,便接著說道:“那王怡芳同志就確定為今年傑出人才第一批的第一人了。”

“接下來,是第二個……”

今年傑出人才第一批的3人很快被敲定了。

幾乎都是各個領域的大佬,在華國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可以說,夠得上傑出人才的,早已不是一般人了,都是研究方向處於世界科技前沿,科研上取得重大成果,具有成長為世界級科學家潛力的人。

這也是為什麽國家“萬人計劃”中傑出人才最少的原因。

接下來,就是國家“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的入選者討論了。

如果說傑出人才是領域的大佬,那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就是有希望成為真正領域大佬的人物。

當然,相對於傑出人才基本上都是科研領域來說,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就不止是科研領域了。

這也是國家“萬人計劃”中科技創新領軍人才的人數是最多的的原因。

也因為這個人數是最多的,即使是分批次討論,按照組織部門的會議流程,單第一批人員的討論會議就排了兩天的時間。

“那下面我們就開始今年第一批的科技創新領軍人才的人選討論,這個人數是最多的,所以會議的爭議可能會有些多,咱們都耐心點,也多給老領導分分憂。”李振邦笑著說道。

其他部門的專項負責領導都笑著說:“沒問題,這是應該的,相信我們能把意見統一。”

只不過,他們說這話的時候,目光都不經意的從老領導身上掠過。

說到底,真正能拍板的人,還是這位老人。

只不過,他們沒想到的是,真正會引起大爭議的人,還在後面。

李振邦拿出第一批科技創新領軍人才的候選名單,繼續念名:“第一個,方鐘。華國科學院物理所副所長,研究員。”

“今年,方鐘團隊首次在實驗中發現了外爾費米子。科學家們認為,這一發現對拓撲電子學和量子計算機等顛覆性技術的突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而且,這一研究成果入選了英國《物理世界》的‘2015年十大突破’。”

“根據初審的篩選意見,我提議把方鐘同志放在科技創新領軍人才第一批200人的第一位,大家覺得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