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前出之基(第3/4頁)

邵樹德哈哈大笑,道:“士氣可嘉。不過,一味死守不可取,河清既下,後路無憂,明日可遣飛龍軍兒郎東出,襲擾懷孟。高將軍?”

“末將這便去傳令。”高仁厚應道。

在主帥身邊就是這麽憋屈。

他好歹也是河陽招討使,與李唐賓、折宗本地位等同,乃一路大軍的統帥。

但邵樹德關心前線戰事,直接從王屋山行營跑來河清,你能怎麽辦?

好在邵大帥對高仁厚還算尊重,越殂代皰的時候很少,這讓老高的面子稍稍好看了些。

命令下達之後,飛龍軍立刻派出了兩千軍士,一人雙馬,攜帶十日食水,東出孟州襲擾。

他們將歸屬楊亮指揮,專門搜尋小股汴軍襲擾,遲滯大軍行動速度,給河清縣這邊囤積糧草器械爭取時間。

若張慎思急著來援,且露出破綻的話,狠狠咬一口也是必然之事。

是的,現在誰都看出來了。河清縣,已經成了河陽戰局的棋眼,張慎思若不嘗試著收復此地,一旦讓夏軍在此囤積數十萬斛糧草,那可就具備出動主力大軍的基礎了。

……

午後,張全義親自出城迎接從侄張衍。

“季父。”張衍一見面就搖了搖頭,面有愧色:“胡真蠻橫得緊,侄好說歹說,只帶來了兵仗三萬件。”

“無妨,日後還有機會。”張全義大度地說道:“河南府都是咱們的人,胡真並不為東平郡王信任,任其猖狂一時,終究要敗落,何必與他做意氣之爭呢?”

“侄聽聞夏賊已據河清縣?”張衍低聲問道。

“此處不是說話之所。”張全義拉著侄兒上了馬車,道:“先回州城。”

州城就是孟州,其實是指河陽北城。

河陽三城,北城在黃河北岸,中潬城在河心沙洲裏,南城在南岸,而河陽縣的地域,自然也就橫跨兩岸了。不過一般人談到孟州城,說的其實都是北城。

孟州還有四縣,濟源、溫在黃河北岸,汜水、河陰在黃河南岸。

這其實是一個相當關鍵的地方,多年來一直是朝廷威懾魏博鎮的橋頭堡。

叔侄二人進城後,家人之間先是一番見禮,隨後張全義、張繼業父子便拉著張衍到一處密談。

“洛陽局面如何?”張全義最關心的還是他的根基所在。

“一切安好,東平郡王並未委任新的節度使人選。”張衍說道。

張全義聽了這話,一直古井無波的臉上也顯現出了幾分喜色。

他之前看到過東平郡王給朝廷的上表,“以河南尹張全義檢校司徒、同平章事、充河陽節度、孟懷澤等州觀察等使”。這個很好理解,讓他當河陽節度使,但佑國軍節度使的位置給誰呢?

小心翼翼打聽,但卻沒有絲毫風聲露出。如今過了這麽些時日了,沒有新的節度使上任,那麽事情就很明了了,河陽節度使竟然是兼職!

東平郡王喜好玩弄心術,唉!有什麽事不能直接說麽,非得故意考驗我願不願意出鎮河陽。

“昔年李罕之兵圍河陽,吾啖木屑以為食,惟有一馬,欲殺以餉軍,死在朝夕,而汴兵出之,得至今日,此恩不可忘也!”張全義嘆道:“東平郡王大恩大德,何以為報。”

“阿爺,河南府是咱們張氏根基,如今尚在,甚好。可咱們身處河陽,還是得好好拿出個方略。邵賊得了河清,若舉大軍東出,如何應對?”張繼業問道。

“河陽有一些衙軍,季父既出鎮為帥,諸將可來拜見?”張衍道:“如今這個世道,不抓牢兵權可不行。”

拜見的將領麽,其實只有一人,就是剛轉隸河陽衙軍的郭言。

這人手頭四千兵,全是降兵,此番至少一半丟在了河清。就連他本人,原本也要去河清戍守的,若不是回來督辦糧草、器械,並押運第二批物資上路,他可能就被圍死在城裏了。

他現在手頭也沒甚實力了,不足兩千兵將,不知道要被龐、張二人扔到哪裏去送死呢。

與張全義抱團取暖,並不奇怪。

“且住。”張全義伸手止住了二人的話,道:“龐師古、張慎思二人來了河陽,衙軍定然要歸其指揮,此事可暫先放一放。夏賊猖獗,百姓流散,三城之內,衣食無著的流民不少,我欲募其精壯入軍,重建州兵。剩下的百姓,送往大河南岸諸縣耕作,免得為夏賊擄去。東平郡王遣我出鎮河陽,看中的自然不是我行軍作戰的本事——”

說到這裏,張全義有些尷尬。早年在巢軍,也打過不少勝仗,可遇到邵賊後,連連吃虧,讓許多人為之看輕。

“說不得,還是得料理好民政之事。”張全義頓了一頓之後,繼續說道:“昔年東平郡王討秦宗權,河南府竭盡全力供給糧草。今龐師古討邵樹德,河陽二州亦得竭盡全力料理好錢糧、兵仗之輸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