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紅傘驗屍(第4/17頁)

韓侂胄一直氣定神閑,看不出情緒上有任何變化。可趙擴的臉色卻是越來越難看,最終忍無可忍,喝止了這場議論,向少數沉默不語的官員投去目光,問其中的楊次山道:“太尉一言不發,不知有何高見?”

楊次山知道趙擴北伐之心已決,聖意難違,也知道韓侂胄深得趙擴信任,權位牢固,此時還不是公然與之為敵的時候,因此顫顫巍巍地出列,垂首答道:“老臣愚鈍,一切憑皇上聖斷。”

楊次山在朝會上不敢公然提出反對,此時私下裏與元欽會面,卻用不著再作遮掩,道:“有辛棄疾在,他廉頗老矣尚能飯,振臂一呼,北伐聲浪便一日高過一日,韓侂胄的權勢也一日盛過一日。若此時辛棄疾之子擄劫幼童、身陷牢獄的事傳出,正可以打壓辛棄疾如日中天的名望,挫一挫韓侂胄的氣焰。”

元欽明白楊次山的言下之意,應道:“下官知道該怎麽做。”

楊岐山在旁聽得這話,想到楊次山壓根不把楊茁的失蹤當回事,只一心借題發揮,算計政敵,氣得一跺腳,又來回踱起了步。

楊次山道:“別在我面前晃來晃去。”

楊岐山心中氣惱,卻不敢在楊次山面前造次,索性拉開大門,一個人又氣又急地走出了花廳。

花廳外,管家一直守著,門丁也已等候多時。

一見楊岐山出來,門丁急忙迎上去:“老爺,提刑司來了人,說是有線索,能找到小公子。”

楊岐山原本氣急敗壞,一聽這話,頓時兩眼放光:“當真?人呢?”

門丁道:“就在方廳。”

“快……快帶我去!”楊岐山急得有些語無倫次。

門丁忙引著楊岐山,往方廳而去。管家見楊岐山雖然出來了,但楊次山和元欽還在花廳中議事,於是依舊守在花廳門外,以免有人入內打擾。

楊岐山跟著門丁趕到方廳,還沒跨進廳門,便道:“找到茁兒了?!”聲音發顫,透著莫大的驚喜。

方廳之中,許義已等候多時,宋慈卻不見了蹤影。許義昨晚在紀家橋一帶幫忙尋找過楊茁,當時便見過楊岐山,此時認出是楊岐山親自到來,忙從椅子裏起身,道:“楊老爺,小公子還沒找到。”

“不是說有線索了嗎?”

“線索一事,小的不清楚,只有宋大人知道。”

“你家大人在哪兒?”

“宋大人往西樓尋小姐去了,他命小的在此等候楊老爺。”

楊岐山聽了這話,轉身就要往西樓趕。他剛趕出幾步,忽又想起了什麽,回頭道:“你家大人姓宋?”

許義點了點頭。

“他叫什麽名字?”

“宋慈。”許義答道。

楊岐山心神一緊,暗道:“莫不是韓侂胄派來查案的那個宋慈?他怎麽跑來我這裏了?他去尋菱兒做什麽?”加急腳步往西樓趕。許義見楊岐山如此著急,只道是為失蹤的楊茁而急,忙跟在後面,一起趕往西樓。

此時此刻,宋慈已去到西樓,見到了楊菱。

先前門丁趕去花廳通報時,前腳剛離開,宋慈後腳便出了方廳。宋慈此次來楊家,只為找楊菱,一來打聽巫易和何太驥的案子,二來順道查問楊茁失蹤一事。他讓許義留在方廳中等候,他獨自一人向西樓而去。楊家宅邸很大,樓閣眾多,他雖不知西樓具體位於何處,但既然是西樓,只要往西去,便錯不了。

不過在去西樓之前,他還有一件事要做。他回到大門右側的那片空地,來到那兩頂轎子前。他不知道昨晚楊菱和楊茁乘坐的是哪頂轎子,於是將兩頂轎子裏裏外外都查了個遍。他心中明了,暗道:“果然如此。”

查完了轎子,宋慈便尋西樓而去。他在楊宅中一路西行,沿途穿過了好幾條折廊,經過了不少亭台樓閣,卻沒有遇到一個下人,想來下人們都外出尋找楊茁去了。直到來到楊宅西側一座竹子掩映的閣樓前,他才遇到了一個婢女。

那婢女剛從閣樓中輕手輕腳地退出來,掩上了門,端著放有幾個碗碟的托盤,正要離開,一轉身見到宋慈,嚇得手一抖,托盤傾斜,一個瓷碗掉了下來。

那婢女一驚,以為要聽見瓷碗摔碎的刺耳響聲,不由閉上了眼睛。哪知這響聲始終沒有響起,她睜眼一看,掉落的瓷碗正抓在宋慈手中。她松了口氣,用責怪的眼神打量宋慈,道:“你是什麽人?”

宋慈朝那婢女手中的托盤看了一眼,見碗碟中是一些豆糕、糍粑之類的點心,有不少殘渣,都是吃剩的。他將瓷碗放回托盤,手上黏糊糊的,低頭看了一眼,原來是粘上了瓷碗中殘剩的蓮子羹。他擡頭看著那婢女,道:“提刑司前來查案,請問你家小姐何在?”

那婢女聽見“提刑司”三字,不禁將托盤抓緊了些,轉頭看了一眼閣樓,對宋慈道:“小姐一宿沒合眼,剛剛才睡下,你莫……莫去打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