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章 報功(第2/4頁)

張安世的神情認真了幾分,道:“還請解公賜教。”

解縉便道:“朝廷的本質,是在一定的範圍內,將事情大抵幹好,有一句話,叫水至清則無魚,這倒不是要給誰開脫,而至於,一件事,你幹到六成,可能只需花費十萬兩銀子,可你要幹到八成,那麽可能要花費的銀子就是百萬兩之數了。若是你八成還嫌不足,要幹到九成,那麽就需更多的心力,也需動用更多的人力物力,那麽……這樣的花費,可能是三百萬甚至是五百萬兩。至於……如殿下所說的,想要幹到十成……那麽……”

解縉在此笑了笑,接著道:“那麽……可能就是千萬兩,需動用的各種巡按以及其他的人力,可能就是千萬兩的錢糧還不夠……如此一來,倒是天下的隱戶都揪出來了,可問題是……這樣做,朝廷和天下各州府就別的事都幹不成了,而從隱戶頭上,所征來的賦稅,也遠遠及不上朝廷所要付出的成本,所以啊……很多事,能像現在這樣,幹個六七成,其實已算是至善至美,若真要逮著水至清則無魚去,非不能,而是實不能為也。”

張安世眯了眯眼道:“這下我懂了,越是接近完美,花費不是直線增加,而是幾何式的暴增。”

“……”

書齋裏陷入死一般的沉默。

張安世的話,他們不懂。

張安世想了想,道:“可問題在於,諸公怎麽確定,這是六七成呢?”

“這……”解縉無詞,其實解縉等人,也有點心裏沒底。

沉吟了片刻之後,倒是金幼孜道:“事情這樣嚴重,各州府的父母官,不可能敢到這個時候還敷衍,當然,為了促成此事,都察院所派遣的巡按……亦是不少……”

張安世道:“倒是頗有道理。”

解縉隨即道:“諸公,先將這隱戶梳理一下,待會兒去見駕,奏報此事吧,無論如何,此次的黃冊戶籍大增,倒也是奇功一件。”

這話一出,倒又把大家從方才的沉重裏拉了回來。

此時,連胡廣也很高興,他興沖沖地道:“是,是,是,哎……此次……論起來倒是皇孫立下了大功,若非他在南昌府,揭開了此事,我大明又如何能增加這樣多的百姓,歷朝歷代,人戶倍增,乃王朝興隆的征兆。”

到了正午,諸文淵閣大學士便前往覲見。

眾人對朱棣行禮後,解縉便奏道:“陛下,數月以來,天下各州府竭力追查隱戶,今已頗有成效,臣計算過,我大明百姓,新增之數,乃往年之七成,去歲,天下戶口八百二十七萬戶,而今,則增至一千二百七十萬戶,可喜可賀。”

黃冊又稱之為賦役黃冊,也就是通過這黃冊,來征取賦稅以及徭役的主要來源。

現在人口大增,朝廷的騰挪空間也就大大的增加。

朱棣聽罷,眉梢微微一動,他道:“這樣快就有結果?”

“此數月以來,下頭州縣,個個盡心竭力,尤以都察院最是盡心,挑選巡按,稽查四方,其中巡按陳正,還有贛州知府王文慧,都是其中翹楚。”

解縉說罷,胡廣下意識地擡頭,看了解縉一眼。

他聽出了一些弦外之音,跟解縉這些人廝混久了,就算是木頭,也能開一點竅了。

說起來,人口大增,本是大功一件,說是大功一件都算是小了,放在歷朝歷代,都都是居功至偉的事。

依著他對解縉的了解,但凡有過,這位解公都能騰挪推拒出去,可若是有功,往往會往身上攬一些,就算不明裏攬在身上,可至少也要滔滔不絕的大談此次清查工作的辛苦,可今日的回答,卻十分簡短,只稍稍提點了一下,甚至沒有提及自己和文淵閣的功勞。

朱棣聽罷,饒有興趣,道:“過幾日,將黃冊奉上,朕要好好看一看。”

“遵旨。”

朱棣又道:“如此成效,往年倒也罕見,卿等總算也幹了一件令朕欣慰的事,所有在此過程中盡心竭力的官員,都要予以恩賞,除方才解卿提及的巡按和知府加官進爵之外,其余之人,若是功勛甚大的,也要加官;出了力的,賜予錢糧,切切不可寒了他們的心。”

朱棣前頭這句幹了一件令朕欣慰的事,其實已經表明了態度,他認為這上上下下的人,都不甚令他滿意。

可在這不滿意的情況之下,這些人總算有功,那麽也不吝賞賜,無論如何,朝廷總是要依賴這些人的,既然如此,那麽該賞還是要賞,而且還要重賞,這樣一來,這些人,可能更加肯出力了。

於是解縉道:“臣等這便責令吏部,為其敘功。”

朱棣點點頭,又道:“卿等的功勞,也是不小嘛,這些時日,也是有勞了。”

解縉忙道:“臣在這過程中,不過是奉陛下的旨意,承上啟下而已,實在不敢稱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