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二章 絕不可能(第3/4頁)

於是當張太公等人來到這裏的時候,卻發現這廣場上,已不下千人。

今日來的讀書人尤其的多,也有一些今日不必上工的好事者,也沒別的,就是來湊趣。

“此閣叫什麽?”

“叫群儒閣。”李秀才道。

張太公來了幾分精神,道:“不曾想,此等汙濁之地,竟還有這樣雅致的所在,群儒閣……卻不知此樓的主人,又是何人,這必是一位身居高位的高士吧。”

李秀才顯得尷尬,老半天沒吭聲。

張太公看他這反應,便問:“你為何支吾不言?”

“咳咳……太公……此樓,是威國公的產業,這是為了紀念……京城六儒而建……”

張太公頓時感到窒息。

老半天不吭聲。

李秀才苦笑一聲。

緩了緩,才道:“京城六儒,是哪六儒?”

李秀才認真地思索道:“我想想,張安世是一個,還有朱勇,此人乃成國公朱能之子,還有一個張軏,此人乃故去的英國公次子,還有丘松,此人乃……”

張太公已經捂著自己的心口,口裏發出:“呃呃呃……”的聲音。

李秀才忙關切地道:“太公,你怎麽了,你怎麽了。”

張太公一臉痛苦地道:“別說啦,別說啦,別汙了我的耳朵,這……這定是假的,老夫不信。”

“不敢欺瞞太公,那群儒閣……下頭有一處石碑,就是這樣刻著的,還說是為了紀念六儒光大儒學,迄今為世人傳頌,因此才不惜重金設此樓,供天下遊人,在此觀賞棲霞江景。”

張太公很努力地深吸了一口氣,似乎只有這樣,才能讓他還能堅強地站著。

可這番話,直接把他幹沉默了。

“張公。”

就在此時,有人喜滋滋地上前,朝張太公來,作揖行禮道:“張公,許久不見了。”

張太公的臉色,這才勉強恢復了一點紅潤。

他定睛一看,卻是縣裏的舉人,姓周。而這周舉人,和他是世交。

於是便忙回禮道:“周賢弟也來了。”

“湊湊趣罷了。”周舉人微微一笑道:“只是不曾想,張公竟也有如此雅趣。”

二人見面,分外親昵,於是便索性結伴,等進了這群儒閣,便見詩會已開始了。

這其實采用的乃是猜燈謎的形式。

這裏預備了許多筆墨紙硯。

來此的讀書人,只要提筆做了詩詞,便可張掛起來。

而後,大家在此駐足看張掛起來的詩詞,做出品評。

此時,已有許多的讀書人,揮毫潑墨了,墻壁上也掛了許多的詩詞。

張太公不急著作詩,而是先看別人的大作。

總算,他終於能將方才的煩惱,忘了個幹凈。

而且張太公驚喜地發現,在這裏,他遇到了許多的故舊,此時見面,個個分外的親昵。

甚至還有一個老者,乃他年少時的同窗,都曾拜入名師門下學習,只是大家都在各縣,雖有書信往來,卻幾乎難有見面的機會。此時見面,分外的親熱,彼此拉著手,敘舊了許久。

“怎還有商賈來?”張太公瞥眼,卻見有穿布衣、布鞋之人進來。

他皺眉,商賈是很好辨認的,太祖高皇帝不許商賈穿戴絲綢,所以許多商賈,便讓人裁剪上好的松江布來穿戴,有的好布,價值並不比絲綢要低。

“據聞此次詩會,誰都可以來,並無門禁。”周舉人在一旁低聲道。

張太公嫌棄地搖著頭道:“大煞風景,大煞風景。”

正在此時,卻有一行人步入其間。

這些人不多,只有七八人而已。

朱棣為首,隨之而來的,有楊榮、胡廣、夏原吉、金純、金忠人等,除此之外,還有兩個翰林學士。

朱棣也只是想看看這詩會是什麽樣子的,因此,大隊的人馬即將抵達棲霞的時候,便先行一步,等到了群儒閣,又撇開了隨行的扈從,只帶著幾個重臣進來。

“群儒閣……”念著這三個字,朱棣有些無語。

好在在這兒,沒有什麽是張安世幹不出來的,他習慣了。

眼前見這裏張掛的許多詩詞。

許多讀書人駐足,激動地竊竊私語。

更有人看完了詩,意猶未盡,又開始說到了太平府。

“太平府這一次,怕是要遭殃了,聽聞……胡公昨日就入宮了。”

“朝中諸臣,胡公至賢,有他在……”

後頭的話聲音越來越低。

讀書人嘛,湊在一起,就愛討論這個。

聽說有人討論胡廣,朱棣將目光笑吟吟地落在了胡廣的身上。

胡廣:“……”

“現在糧價漲得這樣的厲害,依我看……”

糧價……

朱棣若有所思。

卻又有人興奮地道:“怕還要漲,至少得是十兩銀子,等到了十兩銀子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