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二章 絕不可能(第2/4頁)

“這……”亦失哈道:“奴婢……也猜不透他的心思,想來……也是威國公他心善……”

“這是糊塗。”朱棣不禁大發牢騷:“他還太年輕,沒有真正去過戰場錘煉過,更不知這世上有一種恩怨,是無法化解的,他張安世都刨了人家的祖墳了,還指著能重修舊好?”

說著,他嘆了口氣:“哎……這一點,他就不如姚師傅。姚師傅行事就很老辣,謀定後動,可一旦動手,就絕不指望能夠和解,務求做到除惡務盡,必斬盡殺絕,絕不留下任何的後患。”

朱棣說著,突然提及到了姚廣孝,驟然之間,心情都不免低落起來。

畢竟多年來,姚廣孝都一直陪著他,突然說沒就沒了,直到現在,他都覺得還沒接受過來。

亦失哈似乎也感受到了朱棣的心思,於是便忙故意岔開話題道:“是啊,威國公沒見過戰場,若是什麽時候陛下親征,將威國公也帶上,好讓威國公也感受一下,這心性也就能磨礪出來了。”

朱棣只嗯了一聲,眼睛落向別處,臉微微揚起,擡頭看天色的模樣。

此刻,清晨的曙光如金輝一般的灑落,天空驟然發白,那一道金芒,落入朱棣濕潤的眼裏,驟然間,這曾總是殺氣騰騰的眼眸深處,湧出無數的哀思。

亦失哈默然。

……

張太公興沖沖地來到了棲霞。

他上一次來棲霞,還是一年多前,那時候覺得還算熱鬧。

可今日卻發現,暫別一年,這裏又變了一番模樣。

林立的碼頭,一處處的棧橋自江面伸出,數不清的客船和貨船,那碼頭處,又是一座座的貨棧。

更遠處,是熙熙攘攘的市集,市集已是從前的簡陋,這原本的不毛之地,如今……竟當真成了一處府城,一座沒有城墻邊界的城邑。

不,這比尋常的府城,要熱鬧得多,人聲鼎沸。更遠處,若是自此遙望,便可見遠處,是恢弘的圖書館,是一座座巨大的建築,還有許多的建築,施工的支架尚未拆除。

從陸路和水路抵達此地的人流,川流不息,猶如無數的溪水,奔入汪洋一般。

碼頭上,是各色的口音在吆喝,大家都竭力地說著官話,可這官話,卻難免帶著幾分家鄉口音,因而……細細去聽,竟覺滑稽。

數不清的馬車,馱載著貨物,寬敞的街道,朝著四面八方延伸。

每隔一些時候,竟有報時的鐘聲,那鐘聲悠揚,卻可從敲擊的頻率來判斷時辰。

人們或奔集市,或往學堂和圖書館,或至工坊。

李秀才因為經常來,因而先接引張太公下船,而後雇了一輛車轎。

張太公怫然不悅之色,他不喜歡這樣的喧鬧,於是他扶了扶自己的綸巾,帶著驕傲的神色。

只可惜……在這裏,沒有人因為這個綸巾儒衫且明顯有功名的老讀書人多停留片刻,人們行色匆匆,哪怕眼神,都不曾有過停留。

這在其他地方是不可想象的,張太公覺得自己最驕傲的東西,好像被人踐踏了。

“世風如此,真令人憂心。”張太公帶著幾分憤慨道。

“眼不見為凈吧。”李秀才看出了張太公的心思,這種感受,他也有,只是有的人……無法接受,有的人慢慢習慣了,也就慢慢泰然處之了。

“此地有傷風化啊。”張太公指摘著,想舉幾個例子來罵幾句。

卻發現這裏除了行人如織,人們行色匆匆,且沒人高看他之外,好像也指摘不出什麽來。

主要還是一時情急,看來得回頭慢慢地想一想。

“太公,時候尚早,要不要去瞧一瞧……糧價……”

“罷了。”張太公收起那令他不悅的心思,便又氣定神閑起來,道:“今日乃詩詞盛會,何需拿那些東西來攪了清凈呢?”

李秀才訕訕一笑,他發現自己終究還是世俗了,當下便道:“也好,昨日跌了一些,今日必定回漲,看不看都一樣,再者說了,只怕宮中的利好也要出了,現在各府都減產,這太平府若是再減產,這價錢……”

張太公帶著幾分不耐煩道:“好啦,不議這些,這畢竟是外物。”

當下,二人啟程至會場。

這會場的規模很大,如今有許多的彩旗,倒是頗顯新鮮。

再者,此處臨江,至這裏可以眺望長江的美景,這樣的樓宇,似乎是花了大價錢修建的。比之黃鶴樓、滕王閣、嶽陽樓更顯恢弘。

主要是占地更大,高二十丈,有七層,采用的乃是滕王閣的樣式,也是主閣也是采用“明三暗七”格式,且又設回廊,在不同樓層,可眺望遠處江景。

此樓之下,鋪設地磚,占地更大,就像……一個廣場。

最奇異的是,這個廣場,竟是不禁絕外人出入,於是乎……竟有不少人清閑之余,來此閑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