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九章 龍心大悅(第2/5頁)

朱棣此時道:“你繼續說。”

“所以孫臣看,可能是用朝廷忽視士卒的利益,而選用的節度使,賞罰不明,因此,士兵對朝廷和節度使們已經大失所望,再無信任可言,他們寧願相信作亂可以得到他們想要的東西,指望不上朝廷和節度使的公正,於是……便起了作亂之念。”

朱棣大驚:“你怎的會有這樣的想法?”

朱瞻基道:“因為孫臣被關在東宮的時候,也會和陳師傅這樣,只將軍民百姓當做一個詞匯,只要開口對他們仁義,那麽他們就會順從,開口說教化他們,於是他們便會感恩戴德。可孫臣後來發現這是不對的,這是牧羊的方法,羊軟弱而愚蠢,所以只要有頭羊和牧羊犬,就可以讓它們乖乖從命。可孫臣在這兒,阿舅帶著孫臣見識了各色各樣的人,孫臣才發現,他們各有所別,小六兒想著吃飽飯,若是能上學便再好不過了……”

“煉鋼的學徒想著能早一點出師,增加自己的薪俸。而匠戶甲乙們,有的擔心自己的媳婦還沒生出孩子,有的希望自己的兒子不要遊手好閑。撿煤的老婦丈夫得了病,希望能趕緊攢錢,將自己丈夫的病治好,還有……還有……”

朱棣聽得瞠目結舌,道:“那麽應該如何呢?”

朱瞻基撓撓頭道:“孫臣沒想好如何,孫臣只是覺得許多地方不對,有些所見的東西,對照著書,覺得這書頗有道理,可有些所見所聞,對照著書看,卻覺得這書過於荒誕,言之無物!”

“就好像陳師傅一樣,動不動就寬仁……這怎麽可以呢?孫臣接觸過一些百姓,許多百姓……巴不得嚴刑峻法呢,免得有一些宵小之徒,還有一些惡少年,動不動就作惡,官府卻拿他們沒有辦法。”

“至於輕賦稅,大家的想法也不同,有的只想著自己不必課稅最好,可有的抱怨,說是為啥田連阡陌者幾乎沒有賦稅,而他們卻要課以重稅。資治通鑒裏……每一句話,若是只在東宮看,可能覺得很有道理,裏頭每一句話,都飽有深意……”

“可放到棲霞,放到許多地方,就覺得不少的東西,十分可笑。”

朱棣饒有興趣地道:“看來你要學的東西還很多,你看,你自己也找不到行之有效的方法。”

朱瞻基道:“可孫臣覺得……找不到行之有效的方法才是對的。”

朱棣用古怪的眼神打量著朱瞻基:“找不到方法才是對的?”

“世間的事……雖然可能同樣是類似的事,可畢竟他們不可能完全相同。因為參與的人不一樣,各人的念頭不一樣,他們所期望的東西也不一樣,怎麽可能用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法就完全去解決呢?就好像小六兒一樣,其實還有許多和他一樣年齡的孩子,他們可能都是撿煤,按理來說,他們都可稱之為‘貧苦子弟’,可有的貧苦子弟,只想著攢點錢,交給爹娘。有的想攢點錢讀書,有的想發了薪俸一定要犒勞自己……”

“所以孫臣才想到,他們每一個人的期望不一樣,你若是用一種方法去滿足他們,最後可能只會讓大家都得不到滿足。”

朱棣笑道:“照你這麽說,什麽都不必做了?”

朱瞻基立即搖頭道:“不是,而是不應該像陳師傅一樣,每日坐在書齋裏,臆想小六兒這樣的人期望什麽,然後強加給他們。而是真正去看看他們的想法,根據不同的情況斟酌而定。”

朱棣一時震驚:“這是你想出來的?”

朱瞻基期期艾艾地道:“有的是阿舅和我說的,有的是我自己所見所聞,也有的……是我有了見聞之後,去翻書尋找答案,得出來的。”

陳言聽罷,痛心不已,恨不得捶胸跌足,可張口想說點啥,卻發現眼前的祖孫二人,壓根就沒有搭理他。

朱棣背著手道:“你總說小六兒,這小六兒是誰?”

“和孫臣一起撿煤的夥伴。”朱瞻基樂呵呵地道:“他教我撿煤,我送他冰棒吃。”

撿煤?

朱棣臉色驟變。

陳言的臉色也變了。

朱棣道:“撿什麽煤?”

“燒的煤呀,皇爺爺連煤炭都不懂嗎?是煉鋼用的……煤從礦山裏挖出來,而後進行分揀。阿舅說,咱們洗煤的技藝還很粗糙,所以為了防止太多雜質的煤送進爐子,讓鋼鐵質量不穩定,所以需先撿煤……”

“孫臣撿煤撿的不好,一個時辰才能撿出三百多斤。小六兒就很厲害了,他一個時辰,能撿八百斤……”

說到此處,陳言身軀一震,而後期期艾艾地道:“這……這……皇孫千金之體,怎麽可以……可以……”

陳言痛心疾首地接著道:“皇孫年紀這樣小,天潢貴胄……可……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