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五章 趕盡殺絕(第3/5頁)

鄧健開始不斷地測算,而後……對照著羅盤。

其實他對這東西並不重視,直到當他發現這東西的好處時,方知妙用無窮。

窮極無聊時,他總是對照著海圖、六分儀,還有羅盤,確定位置,打發自己無聊的時間。

現在……卻真正派上了用場。

而後,他手指著一個巨大的陸地位置,深吸一口氣……

“在……在這個位置……在這個位置,這大島到了……我們到了……世上竟真有這樣的大島,張安世沒有欺騙咱,哈哈……沒有……”

他瘋了一般,立即大呼:“撤下風帆,所有人……預備登岸,教大家知道,登陸時帶上武器,不要深入海岸,要以防不測。”

而後,他小心翼翼地從自己的懷裏,取出了一塊早已殘破的破絹布,這絹布上,繡著密密麻麻的字跡。

裏頭……是張安世千叮萬囑下來,讓他在這大島中搜集的東西……

鄧健深吸一口氣,此時……陽光灑落在他的臉上,他終於恢復了人間氣。

他依舊還是歇斯底裏地大喊:“劉六一隊人,今夜守著船,其余人……隨咱出發……”

“萬歲!”

伴隨著嚎哭聲,歡聲雷動。

死氣沉沉的殘破海船,如今卻似換了人間。

……

一個名冊,送到了張安世的面前。

一千七百三十六人。

張安世看著這個數目,有些駭人。

這是那張興元所提供的名錄,涉及到了九十七戶,加上了他們的三代血親。

當然,這裏頭沒有包括女子和孩童。

因為依照大明律,女子送教坊司,而孩童……至少在明初時則是規定……進行閹割,而後充實後宮。

明初時,各個藩國進貢,以及年幼的戰俘,幾乎都是宦官的主要來源,譬如亦失哈,又如鄭和,大抵都在此列。

直到中後期,天下沒有了戰事,這宦官的來源,才開始在民間汲取。

一千七百三十六個男丁,這人數可不少了。

當然,張安世並沒有太多的同情,他也同情不過來,這些人大多都是當初的世侯之後,為女真人和蒙古人入關之後統治天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張安世完全想象得到,倘若他們得逞,只怕等這些人追隨他們的主人們舉起屠刀時,也絕不會對他張安世心慈手軟。

人總要為自己做的事,付出代價。

張安世很快就將名錄呈送宮中。

當日,朱棣直接勾決。

當然,有一些人卻被朱棣留了下來,如張興元等首惡,這些人在朱棣的眼裏,罪大惡極,已屬十惡不赦,等待他們的,可不是死得痛快這樣簡單。

朱棣這個人,對朋友多豪爽,那麽對他的敵人,就會有多狠。

於是,這處決的人,就成了一千六百三十九人。

至於其他人會什麽樣的死法,張安世不在乎,也不關心。

他開始分派任務,照例,讓內千戶所開始張貼文告。

除此之外,邸報中也大抵抄錄了皇帝的詔書,明示了這些人的罪惡,並且選定了日期,於午門處決。

至於邀人來參觀的事,張安世沒做。

因為沒必要,他是相信京城的軍民百姓的,到時只怕你想趕人,都趕不走。

內千戶所上下,早已開始忙碌,他們要最後一次核對人犯的身份,確保萬無一失。

到了次日,便每一個人都被五花大綁,而後在腦後,插上早已預備好的牌子,牌上書著逆賊字樣,便開始押著人,浩浩蕩蕩地出發。

錦衣衛那邊,也派出人手在外圍布置,所途徑的路線,也進行了事先的布置,一切井然有序。

與此同時……張安世親自去提張興元等人。

這些都是在詔獄裏飽受了酷刑的重犯,好日子還在後頭那種。

當然,處決他們家人的時候,按朱棣的旨意,是要帶他們去觀禮的。

張興元面如死灰,他咳嗽得很厲害,奇跡的是,他身上居然沒有傷痕。

張安世詢問詔獄的校尉,這校尉小心翼翼地答道:“先讓他們吃一吃水刑,死的慢一些,所以才沒有傷痕,侯爺……不是小的們不努力。”

張安世道:“還是你們專業。”

當即,提了張興元等人便走,張興元並不知道自己要去哪裏。

只是苦笑著道:“安南侯……咳咳……這一次你的功勞不小吧。”

“功勞是其次,主要是看你們不痛快,我心裏開心極了。”張安世就像鄰家小弟一般,咧嘴,露出憨厚的笑。

“中原守不住的。”張興元道:“遲早有一日,還是會有人入關,你們……不過是將自己的腦袋,暫時寄在自己的身上罷了。”

張興元不甘心地絮絮叨叨:“韃靼部,或是瓦剌部,他們遲早會恢復自己的實力,等他們一統了大漠,到了那時……咳咳……便是你們死無葬身之地的時候,你今日勝利,不過是一時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