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 陛下 銀子來了(第4/6頁)

轟隆……

一聲巨響,又是地動山搖。

劇烈的爆炸,似乎又讓張安世打了個趔趄。

埋藏在地下的火藥,破繭而出,無數的碎石和泥土漫天飛起,硝煙升騰而起。

丘松平靜地擡頭,看著那升騰而起的小黑蘑菇,又低頭,若有所思。

張安世只好又一聲嘆息:“叫個人看著他,俺們別在這裏了,出了事,淇國公得殺我們腦袋祭旗。”

而這個時候,鄭和的艦隊已經返航了。

他的艦船抵達了松江口,永樂皇帝命太子朱高熾親去迎接,進了京城之後立即入宮覲見。

據說在文樓裏,朱棣關起門,與鄭和私談了足足三個時辰,以至於連朱棣最心腹的亦失哈,也只能在文樓外看著。

宦官之中,亦失哈雖表面上最得寵,可亦失哈心裏最是清楚,陛下最信任的,乃是鄭和。

畢竟,一支艦隊數萬人馬,加上數百艦船,這都是大明傾盡國力締造。海上不比陸地,人一旦下海,朝廷就鞭長莫及,朱棣卻將這一切交給了鄭和,自然是深信。

朱棣不但信任鄭和,也認可他的能力,相信他能夠將艦隊完好無損的帶回來。

在與鄭和商談之後。

朱棣是一夜未睡。

他的心裏似有野馬。

這身軀已經裝不下他奔放的脫韁野馬了。

大漠……

西洋……

千秋功業。

千秋功業,觸手可及,可又似乎距離很遠。

沿途你會遭遇無數的困難,會有許多的挫折,你要忍耐,要受得住打熬,尋常人一聽這些困難,定然會毫不猶豫的退縮。

做皇帝富有四海,佳麗三千,每日沉浸其中,難道不好嗎?

此時的朱棣,骨子裏似乎有太祖高皇帝的血脈在覺醒。

他在寢殿之中,虎目猛地變得宛如刀鋒一般銳利,口裏呢喃:“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幹了!

不但要幹,而且還要幹的漂亮。

鄭和是個穩重的人,他沒有向朱棣提及海上的壯闊,也沒有提及這一路來所承載的榮耀,更沒有提及那倭王眼見大明艦隊之後,那眼裏的恐懼,以及表現出來的順服。

這些都不必說。

他只是告訴皇帝,沿途很困難,損耗很大,艦隊花費也是巨大,隨船的軍戶以及水手有大量的怨憤情緒,遭遇風暴之後,再偉大的艦隊,在這暴風雨面前,也猶如飄零落葉。

苦難、風險、未知!

而若是要下西洋,就意味著……更多的苦難,更多的危險,還有那未知的未知!

朱棣不是賭徒,雖然在別人看來,他的人生就是一場場的豪賭。

他每一次做艱難決策的時候,卻往往都在考慮最壞的情況。

而一旦他下定了決心,那麽就再沒有人可以阻止他了。

這一夜,徐皇後夢中驚醒,宛見在宮燈昏暗燈影之下,朱棣猶如瘋子一般,在殿中焦躁地疾走。

她沒有動,也沒有說什麽,此時若是醒來,勢必引起朱棣的歉意,於是繼續閉著眼假寐。

旭陽初升,天色微亮,朱棣便立馬對外頭值守的亦失哈道:“召百官!”

亦失哈領命而去。

瓊樓玉宇之內,無數的偏殿和側殿以及樓宇環繞之下的正殿之中。

百官齊至。

朱棣高高坐在禦椅上,面容帶著幾分肅然,當著百官的面,朱棣沉聲道:“來人,呈百官閱覽。”

一聲令下,一隊已經早就準備好的宦官走了進來,拿著擬定的清單,隨即分發給諸臣。

解縉先得一份,打開一看,雖然事情早就有所預料,但是解縉看過之後,還是有一種說不出來的滋味。

這是下西洋所需的錢糧。

這一次規模更大,可以說,足足要比去倭國規模龐大了三倍。

如此龐大的船隊,就宛如一支龐大的軍隊,解縉看過之後,就陷入了沉默。

其實百官都沉默了。

太子朱高熾側坐在一旁,他欠著身,只看了清單,小心地折好,也什麽都沒有說。

朱棣見這滿殿的沉默,倒是緩了半響,才終於開口道:“諸卿以為如何?”

大殿之中,卻只有朱棣的回音。

百官啞口。

朱棣眉頭一挑,再次厲聲喝問:“如何?”

“……”

某種程度來說,在百官的心目中,陛下這還不如建文皇帝呢。

建文皇帝幹了幾年,也只幹一件削藩,雖然這事也幹砸了。

但是人家不瞎折騰啊。

這清單之中所需的錢糧花費,可以說是超出了所有人的預料。

至少折銀三百萬兩。

兩萬人力,囊括了士兵、醫生、廚師、後勤、記錄官、水手、通譯,除此之外,還需采買大量的瓷器、絲綢制品、茶葉、印刷紙張,以及大量的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