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代表人物(第4/4頁)

【第一次出塞回來,高適參加了科舉,哦,更確切說,應該是試著參加了科舉考試,當然就不出意料的失敗了。】

【於是就又有了高適的第二次出塞,一開始是在國內四處閑逛雲遊,而這時候,高適便遇到了李白和杜甫。】

【三個人一起玩的很開心,而遊玩回來之後的高適,就被人舉薦做了個縣官,不過這縣官,高適做的並不開心,於是寫下了《封丘作》——其中兩句就是“拜迎長官心欲碎,鞭撻黎庶令人悲”,表達的就是這個意思。】

【不過之前高適不是只在國內遊玩嗎,他的第二次出塞,其實就是遊玩回來的當官期間。

簡單說就是因公出差,具體說就是沒什麽好說的,而且因為當官當的不開心,加上官場也不好混,另外高適也不願意阿諛奉承,不願意去壓迫百姓,所以高適便辭了官,然後他再次寫下了小學生必背古詩詞——《別董大(其一)》。】

【千裏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秦朝鹹陽城。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好啊!這句話當真是不錯!"簡直沖面而來一股豪邁豁達的胸懷之氣!

呂雉也不禁停下腳步細聽這首詩,尤其是那最後一句。

r>

而且據她觀察,自從政令下來,頗為意動的可不止一兩個……所以何愁前路無知己,她必然是能夠找到順利向前的出路口,甚至已經近在眼前。

【一首送別友人的詩,但同時也表現出了一種豁達和樂觀的情懷。

其詩作語言質樸,格調豪邁,是盛唐之音的生動體現,不過《別董大(其二)》——"六翮飄飄私自憐,一離京洛十馀年。丈夫貧賤應未足,今日相逢無酒錢”,就主要表達了高適十年漂泊生涯的現狀,連酒錢都掏不起了。】

【所以後面就有了第三次出塞——高適開始追隨到哥舒翰的帳下去了。】

【他在哥舒翰那裏待了三年,相信總有一天能出人頭地,然後寫下了《塞下曲》,主要表達對出人頭地的美好寄托。】

【而後這一不小心,高適已經五十多歲了,還是沒什麽大成就,不過先前說了,對於高適而言,安史之亂就是他的轉折點,所以在高適五十多歲的時候,安史之亂發生了,也改變了高適余下的一生。】

【之後安史之亂結束,高適也當上了四川的節度使。】【時逢國家不幸,對於高適來說,安史之亂是他仕途的轉折點,也不知道是幸還是不幸。】

【寧願不在官場上隨波逐流,不願意壓迫百姓,於是辭官的人,在見證安史之亂的發生後,哪怕從平民逆襲到節度使的位置,恐怕心中更多的也是悵惘吧,不過高適一直到六十二歲去世,職位幾經變動,但也算是朝廷棟梁。

直到他去世,還追贈禮部尚書,謚號為忠,相比於其他大多數詩人的仕途和命運而言,也的確算得上是一種幸運了。】

【是的,接下來要介紹的這位,雖然同樣是邊塞派詩人的代表人物,但相比於高適而言,其命運就有些不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