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代表人物(第3/4頁)

【簡而言之,就是打仗占地盤的意思。】

【然後唐朝就在各地設立了軍區和節度使,在自己地盤的節度使有很大的權利,這個大家應該也都知道吧,所以節度使不僅需要武將,也需要文人來搞行政方面的事情,於是這也就引得許多文人來到了軍隊裏——】

【大致上來說,邊塞詩派就是這麽出來的,而且其內容主要是邊塞景色和軍旅生活,再細分的話,寫景色都有不同的講究,就比如王維的《使至塞上》,其中“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這一句,就非常的寫實。】

【還有像李白的《北風行》,其中“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台”這一句,其想象力就非常的奇特。】

【除此之外,還有寫日常的,甚至還有戰爭慘烈之景的描寫,亦或是表達從軍思鄉的哀愁思緒等。】

【總之邊塞詩派也是很高手輩出,而且內容和角度也都不盡相同,那我們接下來,主要介紹幾個代表人物。】

"邊塞詩派的代表人物!"

"這……究竟誰能稱得上是邊塞詩派的代表人物?“”代表人物啊……"

突然聽到這“代表人物”四個字,唐朝之下,不少人竟是都有些緊張起來,尤其是寫過邊塞詩篇的文人。

雖然他們對自身的能力水平等,大概也能有幾分認識,但誰不想有個“萬一”呢。文人都自視甚高,這句話可不是白說的。

所以這第一個邊塞詩派的代表人物……

【我們第一個要介紹的邊塞詩派代表人物,就是主業負責打仗,副業負責寫詩,還憑借打仗封了侯的——高適。】

【大概就是因為高適有著幾十年的軍旅生活,所以他的詩作很現實,或者說是都表達了當時很真實的邊塞故事。】

【而且安史之亂,可以說是高適命

運的轉折點。】

【因為高適的爺爺雖然是開國大將高侃,但到了高適這裏,就徹底家道中落,成了一個平民百姓,不過高適不喜歡考科舉,他年輕時就喜歡出塞,所以高適這輩子去過三次邊塞,而他的大部分代

表詩作,都是在第一次出塞時寫的。】

【第一次出塞,高適寫了描繪邊塞風土人情的《營州歌》——"虜酒千鐘不醉人,胡兒十歲能騎馬。”】

【還寫了軍隊裏的日常生活——《薊門行》,其中“幽州多騎射,結發重橫行”這一句,就表達了北方邊塞的男兒,從小就喜歡騎馬射箭,縱橫馳騁的意思。】

【當然其中最出名的,也是最著名的描寫邊塞戰爭場面的《燕歌行》,實屬是高適最拿得出手的代表作——】

【漢家煙塵在東北,漢將辭家破殘賊。男兒本自重橫行,天子非常賜顏色。……山川蕭條極邊土,胡騎憑陵雜風雨。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鐵衣遠戍辛勤久,玉箸應啼別離後。少婦城南欲斷腸,征人薊北空回首。……相看白刃血紛紛,死節從來豈顧勛。君不見沙場征戰苦,至今猶憶李將軍。】

【這首也是中學生必背古詩詞。】

[叮叮——]

眾人立即再去看小屏幕中的《燕歌行》,因為篇幅太長,很是值得再去細細品味一番。這前四句說明了為何要打仗,因為有皇帝的命令。

而剛說完打仗,就立即要打仗了——校尉羽書飛瀚海,單於獵火照狼山。而且軍情緊急,大軍壓境。那這仗要怎麽打?這竟然是——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

前方戰士征戰沙場,後方將領卻是鶯歌燕舞。

可想而知,最後便是全軍覆沒,而那些可憐的年輕將士們,卻再也見不到家人了。

還有最後這一句“君不見沙場征戰苦,至今猶憶李將軍”,真是足可見高適心中的感慨和悲嘆。漢朝未央宮。

霍去病一直聽著天幕的講述,又在仔細看了一遍《燕歌行》之後,不由得也是感嘆一聲:“這高適寫的真好啊。"

故事流暢,思想深刻,也當真是足夠諷刺。衛青也點頭:"的確非常精彩。"

"不過最後一句‘猶憶李將軍’,是李廣將軍嗎?"霍去病撓撓頭,小聲道:“要是歷史中,我死的沒那麽早,也能被人惦記吧?”

衛青立即搖頭笑起來:“那你就從現在多注意身體,陛下也為你召集了許多名醫,再把那強身健體的操多做做。"

霍去病:"……"

他是做來著,但別以為他不知道,每次做,舅舅都笑得厲害!衛青:“那你還做不做?”

霍去病:“做……”

【《燕歌行》能被評為邊塞詩第一,不無道理。

畢竟全詩對邊塞軍中生活進行了高度的藝術概括,集中反映了民族矛盾,軍中矛盾,邊策弊端,以及人民苦難等,其主旨深刻且含蓄,風格悲壯且沉雄,氣勢也是很磅礴,看得出來詩人高適的筆力甚為矯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