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代表人物(第2/4頁)

【而且很幸運的是,張說的確也很欣賞張九齡,也讓張九齡同樣因此而受到了提拔。】

【更甚至因為張九齡的才幹,加之兩人都姓張,據說張說都要拿出家譜來和張九齡認親,不過張說不是當過三次宰相嗎,那對應的必然是還有三當和三落,最後一次,張說因為權傾朝野,而後遭人彈劾,於是便被迫罷相。】

【張九齡也受到了牽連,雙雙被貶不說,還都被貶出了都城,而且沒多久,張說就病死了,不過臨死前,張說到底愛惜張九齡的才華與才幹,於是給唐玄宗寫了不少舉薦信,希望張九齡能再次得到重用。】

唐朝李隆基時期。

時至今日,張九齡聽到這裏,再又想起過往種種,仍是不由得感慨萬分。

若非如此,他也不會被陛下再次記起,然後走到今天。

【張說死後沒多久,唐玄宗想起張九齡,覺得張九齡的確是有才幹的,於是就又將他召了回來,然後這一次,張九齡憑借著自己的能力與才幹,竟一路走到了當朝宰相的位置。】

【而且張九齡當初被張說舉薦,現在當了宰相,也有一群人想要被他舉薦,其中最有名的就是詩人孟浩然。】

【因為孟浩然寫的那首詩——《望洞庭湖贈張丞相》。這其中的張丞相,指的就是張九齡,而這首詩,是我國初中生必背古詩詞篇目之一。】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氣蒸雲夢澤,波撼嶽陽城。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此詩是一首投贈之作,通過描述面臨煙波浩淼的洞庭湖,以及欲渡無舟的感嘆,還有那臨淵而羨魚的情懷,從而曲折的表達了孟浩然希望張九齡予以援引之意。】

【前四句寫出了洞庭湖壯麗的景象,以及磅礴的氣勢,後四句則是借此抒發自己的政治熱情和希望等。】

【不過怎麽說呢,雖然孟浩然這篇很有名,是初中生必背篇目之一,但張九齡就提攜過有“詩佛”之稱的王維。】

【當然也沒什麽大不了的,畢竟也不止孟浩然一個人這麽幹過,被譽為“七絕聖手”的邊塞詩人王昌齡,以及許多人也都這麽幹

過,而且還不止一次,只不過就王維被“看上了”而已。】

孟浩然:"……"

他該說是被安慰了,還是沒被安慰到?許多人:"……"哭了,他們甚至連名字都不配有。

【關於張九齡,之後的事情,大家應該也都知道了,就是被那位口蜜腹劍的李林甫針對,加上唐玄宗在政事上的懈怠,甚至是貪圖享樂,不願聽勸,所以相比於曲意奉承的李林甫,耿直勸諫的張九齡就被貶了官。】

【而遭此一劫,張九齡壓抑很久的作詩天賦終於就此爆發,在被貶之地,寫了一首思念自己妻子的詩——《望月懷遠》,這首詩後來也成了千古名篇,是小學生必背篇目之一。】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同一時期,他還寫下了《感遇十二首》,其中最有名的就是第一首詩——】

【蘭葉春葳蕤,桂華秋皎潔。

欣欣此生意,自爾為佳節。

誰知林棲者,聞風坐相悅。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雖然張九齡的詩流傳並不多,而且大多都是被貶之後寫的,但在文學方面,張九齡積極發展五言古詩,其詩風清淡,以素練質樸的語言,來寄托深遠的人生慨望,對掃除唐初所沿習的六朝綺靡詩風,貢獻很是重大。】

【再加上張九齡身居高位,他帶來的詩風影響,的確是不可抹滅,由此,到盛唐之際,唐詩終於發展到了巔峰。】

秦王宮。

贏政仔細想了一下,這不就是“帶頭作用”?為了被舉薦,為了考科舉,所以說到底,還是和時勢有關。

漢朝發展出漢賦,唐朝發展出唐詩,宋朝發展出宋詞,以後他這大秦,在如此的時勢下,也不知會發展出什麽來。

想一想,倒頗覺得有幾分奇妙。

嬴政又摸了摸下巴,若是從他起頭,豈不是影響更大也更迅速?那就……贏政將目光挪到小屏幕上——

那就都爭個第一好了。

【所謂林子大了什麽鳥都有……不是,是詩人多了,那許多流派自然就出來了——比如我們先前提到過的浪

漫主義詩派,山水田園詩派,現實主義詩派,邊塞詩派等等。】

【而既然說到了張九齡這裏,那我們接下來,就先來說一說邊塞詩派是怎麽煉成的。】

【因為當時在唐朝,想要當官,除了參加科舉,就是被舉薦,但與此同時,還有一條路,就是上戰場殺敵,憑借軍功也可以做到大官,並且從唐太宗李世民起,為了擴大地盤,逐漸發展出一種叫“開邊”的軍事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