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初唐四傑

【當你看到這樣的景色時,你會說些什麽?】

天幕之上,出現了一副畫面——

橘紅色的落霞映照了半邊天空,絢爛而又多彩,遠遠能瞧著成排的大雁飛在天空之上,叫聲傳來之際,江水蕩漾,無盡的延綿出去,仿佛和落霞映照下的天空都連在了一起。

好一副充滿意境的景色,讓人不禁一瞧再瞧。

至於要說些什麽?

是要描繪贊美眼前之景嗎?

【若是不學古詩詞,大概我們就只會脫口而出:“哇,好美啊。”】

【或者是:“哎呀媽,可真好看啊。”】

噗。

天幕有些搞怪。

聽到這裏,歷朝歷代下,有不少人都笑了起來,然後又聽天幕繼續說道——

【但是“初唐四傑”之一的王勃卻會這樣說——"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漢朝未央宮。

劉徹品著這一句話,不禁亮眼點頭。

"不錯啊。"

看來這唐詩的確有種不可言說的美在其中。

【這句話就是出自王勃寫出的千古名篇——《滕王閣序》。】【也是我們要背的一大長篇之一。】"喱,千古名篇?!如此高的評價嗎?"

【聽到“王”這個姓,大家應該就知道了,王勃和王績的確是沾親帶故的——他是王績的侄孫,幼年時就非常聰慧,六歲時便能作詩,且詩文構思巧妙,詞情英邁,被父親王福時的好友杜易簡稱贊為“王氏三株樹”之一。】

【16歲的時候,王勃就進入了沛王府做官。

其人生正是得意之際,出門送個朋友,都能寫出又一篇必背詩篇——即《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其中這一句“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堪稱是送別詩中的經典之句。】

br>

【咳咳,我們現代人在分別的時候,大概不會有這樣深刻的情緒,畢竟無論分別多遠,現在聯系可是非常方便,但要知道在古代一場分別,再見可就不知道是什麽時候了,所以古代的送別詩,可以說是很情真意切的。】

"嗯?"

嬴政眯了眯眼,特別在意其中那一句“現代無論分別多遠,聯系可是都非常方便”,那要怎麽方便聯系?

這“非常方便”,又是如何方便的?是有什麽區別於他們這裏的聯系方式嗎?

看來這資料庫中很多資料,都需要持續去翻閱探索才行啊。【王勃是怎麽寫出《滕王閣序》這個千古名篇來的?】

【這就要說一下王勃在王府時,寫另一篇詩的經歷了——

當時王府的王爺們沒事就喜歡鬥雞,王勃跟的人是沛王李賢,當時沛王李賢在和英王李顯鬥雞,王勃為了給沛王李賢助威,就寫了一篇同樣也很有名的《檄英王雞文》,來討伐英王的鬥雞。】

【其中幾句是——"兩雄不堪並立,一啄何敢自妄?養成於棲息之時,發憤在呼號之際。"】

【要知道“檄文”在古代可是用於征召,曉諭的政府公告,或是聲討,以及揭發罪行等的文書,也指戰鬥性強的批判,聲討文章等,所以這個文章一出,傳著傳著就傳到了唐高宗李治的手中,而後李治一看,瞬間就怒了。】

唐朝李世民時期。

突然聽到雉奴的名字,李世民瞬間挑了挑眉。

這初唐四傑之一的王勃,竟是在雉奴兒子的王府中做官。

不過倒也是,那李賢的名字雖然先前沒聽天幕提起過,可是英王李顯豈不就是後來那位被廢的廬陵王?

想到雉奴的幾個兒子,李世民不禁搖了搖頭。

看來改革教育真的要從現在著重抓起來才行。

【李治看完這篇文章後,直接就怒而嘆道:“歪才,歪才!二王鬥雞,王勃身為博士,不進行勸誡,反倒作檄文,有意虛構,誇大事態,此人應立即逐出王府。”】

【也就是說唐高宗李治認為此篇意在挑撥離間,於是就欽命將王勃逐出了長安。】

【結果王勃的仕途竟是就因為這樣一篇寫給雞的檄文給毀了。

然後從此人

生也一路不再順暢,之後還攤上人命官司,差點就丟掉小命不說,還為此連累了自己的父親,使得他父親被貶到了越南北部的交趾縣,可謂是很偏遠又荒涼的地方了。】

【對於此,王勃很是自責,於是就跑去探望自己的父親,而後途徑南昌滕王閣,便在這裏寫下了千古名篇《滕王閣序》。】

【其中幾句“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一方面感慨了一下自己的悲催人生經歷,一方面卻仍表現出了要振作起來的意思,結果更悲劇的是,在寫下《滕王閣序》不久後,王勃就失足落水,驚悸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