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古詩歌(第3/3頁)

【直白點說,雖然兩種文體都有“市場”,但是詩短小精悍,而且其內容多樣,可漢賦到後期卻逐漸跑偏。】

【不止是越來越喜歡堆砌華麗辭藻,還很好用許多生僻字來炫博耀奇。】

【最開始還是格式上的辭藻華麗,結果到了後來,就也逐漸變成了內容上的華而不實,主要用以歌功頌德,寫給當時的君王聽,這一對比詩的受眾,可不就是逐漸失去了民心。】

【如果說詩的受眾更多是百姓,那賦的受眾就是君王,再多加個貴族。

於是在文化傳承中,漢賦的發展當然就逐漸沒落下來,畢竟“群眾基礎”才是在文化傳承過程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若無普天之下的百姓,這浩瀚如煙海的文化,又怎麽能借此傳承下來?】

【所以說,忽略了對群眾的影響以及作用,多是些華而不實的東西,就不要怪這天下把其拋棄了。】

【畢竟雖然說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可是這普天之下最多的,必然還是眾多百姓。】竟是因為如此原因嗎……

聽到此,不少人都免不得心中復雜。卻又不得不說這完全無法反駁。而這也是天幕一直強調的——哪裏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是普天之下莫非百姓啊。

一種文化若是沒有百姓的發展以及傳承,又如何能源遠流長,而一個國家若是沒有百姓的依托,又能算什麽國家.……

哎,這道理,如今他們怎麽可能還不懂。

【說完漢朝的古詩歌等文化發展,讓我們再繼續往下說。】【之後就是魏晉南北朝時期——】

【因為這一時期的歷史當真是“非常豐富”,於是在古詩詞文化上,也由此演變出了兩個極端。】

嗯?什麽兩個極端?劉徹嘖了一聲,還有大漢之後,這歷史究竟又有多“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