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古詩歌(第2/3頁)

【《詩經》可以說是先秦時期最有代表性的詩歌著作,很多文人們寫詩,基本上都要參照《詩經》中的格式,每句話共四個字,讀起來要朗朗上口,但事情總不可能是一成不變的,有人就認為可以去變一變。】

【這個人就是屈原,一生可以說是大寫的悲劇,於是按照家鄉楚地民歌的風格,將那些憋屈的想說的話,寄情於自己寫的詩當中,而且很是區別於《詩經》中的詩歌,是另一種類型和行為格式的詩。】

【這就是與《詩經》相對並立的,我國文學史上第一部 浪漫主義詩歌總集——《楚辭》。】

【相傳是屈原創作的一種新詩體,而且全書以屈原作品為主,其余各篇也是承襲屈賦的形式,以其運用楚地的文學樣式,方言聲韻和風土物產等,具有濃厚的地方色彩,故名《楚辭》,對後世詩歌產生深遠影響。】

【另外《楚辭》對於我國整個文化系統,也是具有不同尋常的意義。】

【特別是文學方面,它開創了我國浪漫主義文學的詩篇,因此後世稱此種文體為“楚辭體”,“騷體”,而四大體裁詩歌,小說,散文,戲劇皆是不同程度上都存在其身影,甚至在國際漢學界,楚辭也一直都是文學研究的熱點之一。】

【加上《詩經》,和《楚辭》一起,就是我國古代詩歌的兩大源頭,其中《詩經》的特點是現實主義,而《楚辭》的特點就是浪漫主義,都是先秦詩歌界的代表之作,不僅影響了當時的文壇,對後世的文學發展也是有著很深遠的影響。】

歷朝歷代下,聽著天幕說起《詩經》和《楚辭》,很多文人墨客都不由得點頭再點頭。這些他們可有的聊了,而且沒想到這兩部著作,在後世竟是也如此出名。也不知道他們的作品,是不是也能出現其中?若是能被天幕提及,哪怕只是摘錄到其中某個整理的作品之中,也是一份殊榮啊。

再想起之前那幾位被天幕提起的詩人詞人等,又不由得心生艷羨之情,能被提及,也是充分說明其人及其作品流傳到了後世之中,甚至名

聲名氣還都不小,對於文人來說,豈不就是畢生追求的成就以及殊榮了?

還有那“國際漢學界”的稱呼。能自成一界,若是也有他們的貢獻和能夠參與到其中,想想都不由得叫人激動和驕傲萬分。

【《詩經》和《楚辭》的名字,都是在漢代時確立下來的,當時漢朝可以說是對這兩大經典很是重視。】

【因為漢朝對於《詩經》和《楚辭》,不僅是確立名字和保存經典那麽簡單,還對這兩部經典都有著各自的傳承和延續——比如對於《詩經》,在漢武帝時期竟還正式成立了樂府。】

【所謂的樂府就是古代音樂機關,除了自己寫歌之外,也還會派采詩官去各地民間收集詩歌,然後再進行加工和創作,而這些經過整理改編和自主創作的音樂詩歌,都會用來進行演唱以及演奏等。】

【然後這些詩,原本在民間流傳,後來經由樂府保存下來,在漢代就叫做“歌詩”,到魏晉時期開始稱為“樂府”或是“漢樂府”,而後世文人仿此形式所作的詩,也就稱為“樂府詩”。】

【再說對《楚辭》的延續,漢朝的開國皇帝劉邦,可是算楚地人,深受楚地文化的影響,他的《大風歌》就是楚歌的代表作之一,所以漢朝文人對於楚文化的繼承與發展,也很是潮流。】

【然後這類文章經過不斷演變發展,就成為了漢朝另一種主流文體,即“賦”,也可以稱作"漢賦”。】

【漢樂府詩和漢賦,可都是漢朝主流文學當中很重要的組成部分。】漢朝未央宮。

劉徹很有一種奇異感,比如成立的樂府,對於漢樂府詩的出現,以及作為傳承文化中的一部分,竟是有如此重要的作用及影響,可見有時候一項決策決定,當真會對後世造成很是持久的發展和體現等。

這越是了解後世,越是對現在的所行之事將會如何,都有了更深刻的認知以及體會啊。

想到此,劉徹又不禁去看向眼前小屏幕中的資料庫,對於這其中的種種限制和權限等,也是有了更深刻的體會。

也難怪天幕會給出種種限制條件和權限說明等,正是因為有了這些,才能更規範他們去主動規避一些什麽,和主動去做一些什麽,也才能擺正方向,朝著大致更正確的方向去發展以及傳承。

對於此,倒不得不說一聲真的用心良苦。

【對於漢樂府詩和漢賦,我們應當知道的是,詩作為一種文學載體,一直流傳了下去,也一直都是人們用來表達情感和意志的首選之作,但是漢賦卻沒有流傳下去,這是為什麽呢?】

是啊,為什麽?

歷朝歷代下,有不少人都不禁面露恍然之色,倒確實是如此,漢賦他們知道,但是現在卻不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