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加持(第2/5頁)

有已經清楚內情的,就道:“去年我家大兒是二兩銀一年嘞,每月還交飯食費一百五十文,一年下來少說也得四兩銀呢!”

眾人被這一打斷,自是不再追著打聽江春的事兒了。她松了一口氣,現今蘇家塘的是私塾,凡有經濟條件的,又不要太招夫子不喜的,都是可以進的。但弘文館不一樣,那可是正經官學,是要通過每年的人才選拔試後方能入讀的。這就像後世的九年義務教育,誰都可以上,但高中卻是要通過正經考試才能進的。自己現在就有點兒跳過義務教育,直接從高中讀起的意味了……去了還不曉得是甚情形呢,現在還是不要太紮人眼的好。

不過,話說回來,現今村裏私塾都開學了,但自己這進學的事還未有人來通知,按那老夫人的行事風格,若辦妥了的事,自是會派人來支應一聲的……到現在一點兒消息皆無,她心裏又開始打起鼓來。

自己這零基礎的,那館長怕是不會同意吧?畢竟到時候無論去了什麽階段的班級,皆是個拖後腿,影響升學率啊……

只望那老夫人面子足夠大,能夠說得動項,只要能有機會進去,她一定努力跟上眾人的步伐,好好珍惜這個機會!

另一邊,有小兒來開了門,半晌慢悠悠地轉來了個山羊胡老倌,有那認識的,已是“張夫子安好”地招呼起來了。

那老倌只點了點頭,眼梢都不掃一個,自顧進了院內。待一刻鐘後,見他端了碗茶水慢悠悠地喝完,就使著幾個小兒給他搬了個長桌在門後,又端來把太師椅,墊上了繡了“壽”字的坐墊。

只見他慢慢坐了,自有那小兒往門口來喊了排隊的人家,一家一家的進去,也聽不清說了甚,只出來的人是幾家歡喜幾家愁的。

剛才排在第一位那小姑娘已是含著眼淚欲哭不哭的,身旁高大威猛的男子溫聲勸道:“乖乖,不收就不收,他專招那只會圍著灶頭打轉的,我姑娘可是會拳腳的,這老酸儒,我們不讀也罷!咱去劉家營的私塾看看,阿爹定讓你有書讀的。”

反倒是後頭那小姑娘,全家皆是喜形於色的。

江春|心下暗道:原來這學還不是有錢就能上的。

可能是“王婆賣瓜”,江春總覺著自己弟弟妹妹肯定是沒問題的。果然,江家的兩個娃沒好久就出來了,江老伯隱隱含著笑,看來是沒問題了的。

家去的路上,文哥兒才道:“夫子說了,讓我們先家去,待二十那日巳時初按時來學堂就可。剛才與我耍的那幾個也是進了的,今後咱們若是能在一處就好啦,他們的小人書可不少……”

說著似乎一下子想起上次江春答應給他買小人書的事來,道:“姐,我的小人書呢?以後識字我可是要看的!”

江春:已經送你表弟了……

但她沒說實話:“力哥兒那有呢,以後你們一處上學了,與他借來看就成了。”她倒只是隨口一說,卻不曉得就因著這順口一句,竟引出後頭的一場風波來。

幾人回了江家,兩個小的倒是樂得滿屋找上學要穿的衣裳,那江夏還與二嬸要紮頭繩呢。因著各房裏已是有了幾兩銀子的私房了,一根小小的頭繩,二叔二嬸自是能夠辦到的。

那邊江春卻有幾分心裏沒底,也不曉得自己念書的事怎麽個說法。她一下擔心那竇元芳的老嶽母可是貴人多忘事,把那日答應了的事給忘了。一下又擔心她沒說動館長同意自己進學,畢竟在他們眼裏自己是零基礎的……一下卻又想,或許說是說定了,只她忘了使人來應一聲,若真這樣的話,那自己就直接去弘文館報道了?

雖然是三十多的人了,但這畢竟是關系到自己一輩子的大事兒,自己在這小山村與世隔絕的消息不通,哪能不著急?

這次如果進不了弘文館,那就只得多上三年私塾了,到時候她都十三歲的大姑娘了,一方面擔心年紀大了會被家人逼著嫁人成婚,一旦嫁了人,那自己一輩子就真的只能種田養豬了……另一方面卻擔心自己年紀大了,就算抗住江家壓力不嫁人,再考太醫局會有年齡限制,畢竟這可不比科舉,花甲的進士也不少……唉!

想著要不就自己直接去縣裏問一遭,能不能上求個準話。但又有疑慮,若是自己去問了,可會令館裏留下不好的印象,今後對自己考學會不利。

是的,她慫了。

因她是曉得被老師為難的學生有多難混的,前世自己小學時就是被數學老師不喜的。要問理由,她課上表現良好,遇到他也有禮,作業按時完成,甚至還考了幾次全班第一,但一個人不喜歡你就是最大的理由了……以至於小小的她那兩年都覺著不如意,直到後來升上六年級,換了個數學老師才得以好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