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加持

雖是搬了新家,好酒好菜的吃了幾日,還有那剩著自家吃不完的,王氏也難得大方地用大海碗盛了往素日相好的人家送去,當然也沒忘了那日上門來幫忙的幾家,每家都送了半盆湯湯肉肉的,村人自是歡喜。

但江家該繼續的忙碌也沒有停下,對生活的要求不會止步於能有新屋住就行。

正月十二這一日,江家眾人仍往蛇水彎去采蛤|蟆籽。半月來,大家也沒丟下這項掙錢“大計”,家中不忙則全家老小出動,若大人有事走不開時,幾個小兒亦是要去的……才短短個把月不到的時間,已將江家門前的小山踏出了一條路來,就是山背後到蛇水彎的地方,也出現了一條黃白顯眼的小徑來。

連續半月的采摘,江家地下室裏已存了□□麻袋的車前子,俱是塞得緊緊實實的,得兩個成年男子才能搬得動,少說也有兩百斤了。

園裏菜蔬已是所剩無多,故自是不夠賣的了,車前子成了江家唯一的收入來源,眾人皆想著要盡快將它們換成銀子才能安心。到得晚上,江家二叔往對門山背後的海子村去預訂了一輛牛車,倒是天黑了半日喝得醉醺醺才回來,被王氏指著頭罵了半日。

十三這一日一大早,海子村的牛車如約而至,江家的車前子分作兩車才運光,由江老伯與二叔負責押運稱重,到得申時初(即下午三點鐘)才家來。二嬸等人自是好奇這次賣了多錢的,但江家老兩口是作慣了大家長的人,只絕口不提賣了多少。

心裏跟有只野貓子似的抓心撓肝,問自家漢子,他也摸不清到底賣了多少,大家長吧,卻又不敢問,可把二嬸給急得……

江春倒是不著急,因為她是曉得單價三十文一斤的,數量上少說也有近兩千斤,這次江家至少進賬了五六十兩銀子。大家長不透露也好,畢竟經過江家這麽久的采摘,蛇水彎的車前子基本已是幹幹凈凈的了。若是說出來,依著楊氏那日漸得意的姿態,這種錢估計也就只得掙這麽一次了。

過完正月十五,蘇家塘的私塾準備開館了,十裏八村有要進學的都開始報名去了。

十六這一日,江老伯與大兒揣上六兩銀子,提上十斤上好的白米,兩條年前腌好的臘肉,並五十個雞蛋,領著文哥兒和江夏往蘇家塘去。江春因閑著也無事,亦跟了去瞧瞧。

金江縣下轄村落雖多,但高原經濟整體不景氣,還因各村地勢、水土等因素的影響,更加顯得參差不齊,故王家箐附近就只蘇家塘有一家私塾,兼具蒙學之功,教授些《千字文》《三字經》《百家姓》等基礎知識,就近五六個村落的小娃皆在這家進學。

那私塾位於蘇家塘前三分之一處,開在村內公房中,因著村子富庶,院門是上了紅漆的木頭做的,寬約一丈三四,從中分作兩扇。圍墻亦是刷了紅漆,蓋了青磚的頂,而周圍亦全是青磚瓦房的人家……比起王家箐那確實是好太多了。

待五人到私塾門口的時候,已是有七八戶人家等著了,眾人聊著些地裏莊稼的事兒,間或罵兩句在身前打鬧的小兒:“再鬧?喂老鴰的,進了館讓夫子剝了你的皮!”

見著這幾日出了風頭的江家人,倒是熱情地打了招呼。文哥兒見著那幾個正打鬧的小兒,可算是找到同類了,上去沒兩下就開始呼朋引伴起來。

倒是其他人見著春夏兩姊妹,以為都是來上學的,也不驚奇,因著前頭就有兩家領著姑娘來排隊的。只是有兩分驚嘆,這江家果然不一樣了哇,能供得起兩個女娃進學,想這附近十裏八村的男娃,上不起學的都還比比皆是呢。

自是有人道:“你家可享福啦,三個娃都是出息的,曉得要來讀私塾了……我家那幾個兔崽子,打死誰都不來,最後無法只把這最聽話的老二送來……多的不說,只求他識兩個字,以後能去縣裏做個賬房也比我們這些地裏刨食的強……”

那人絮絮叨叨聊開了,卻不見他口中那“最聽話”的娃兒,已是與前頭的小兒廝打在一處了……

有人誇自家兒孫出息,江老伯自是滿意的,只謙虛著笑笑。

那江老大卻是忍不住,得意道:“我這姑娘卻不是在這私塾讀呢,她要進縣裏弘文館嘞!”

眾人大奇,將小江春看了又看,道:“你家姑娘怕只有六七歲的吧?這麽小就考得進去,那豈不是文曲星下凡了?”

江老大忙糾正道:“她是不長個兒,實際快有十歲咯……”

江春:……我的小矮人毒什麽時候才能得解?!

眾人又誇:“那也是不得了嘞,考進弘文館的我們村今年一個都無哩……”

江老大又要炫女:“我姑娘可沒讀過私塾,是……”

正要將那貴人相助的事兒抖落出來呢,江老伯已是“咳咳”重咳了兩聲,道:“這夫子怕是要來了吧,也不曉得今年的束脩要收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