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加持(第4/5頁)

迷迷糊糊才將睡著似的,就聽到敲門聲,高氏在門外壓低了聲音喊她:“春兒起了,今日要去弘文館哩,睡不夠等回來再補……阿嬤給你煮著兩個紅糖蛋,快起來熱乎乎地吃一碗。”

直到洗了臉,手裏端著燙呼呼的紅糖雞蛋,她才徹底清醒過來,今日要去入學面試了。

平日自己最多能得一個吃的雞蛋,今日為了有個好兆頭,居然得了倆。就連王氏也給她塞了三十文錢,道:“春丫頭走這遠路到縣裏,倆雞蛋不頂事兒,到時候餓了就去吃碗米線,多加兩勺燜肉,銀錢管夠。可別餓肚,到時候人家夫子問你姓甚名誰都說不出來嘞!”

眾人被逗得一笑,二嬸也難得未唱反調:“阿嬤可就多慮咯,我相信咱們春兒定是能,能,那啥,對答如流,反正春丫頭聰明著呢!”

江春說不感動是假的,王氏這個老太太活了半輩子了,恐怕還從未花錢吃過街市上一碗米線呢,別說米線了,就是蔥油餅都舍不得吃一個呢!

此次一定會成功入學的,自己在後世整整二十年的寒窗苦讀可不是吹的,再加上有老臘肉竇元芳的加持,嗯,一定能面試上的!她邊走邊給自己打氣,一路上有爹老倌陪著,天雖還為亮,倒也不怕。

待二人到得縣城裏頭,已是天光四亮,申時過了一半的樣子(大概八點鐘),街面上采買的婦人婆子、吃早點的男男女女,開始熱鬧起來,與那寂靜的王家箐自是不一樣的。

兩人也未再吃米線,只問了路人,往弘文館而去。

父女兩個穿過熱鬧的南街,沿著幹凈整潔的北街青石板路,走到盡頭,見江邊有一青山,雖是深冬了,但一眼望去樹木仍是蔥蔥綠綠的,也不曉得植的是些什麽樹。書院倒是很顯眼,就在那青山腳下,依山而立,傍水而建,朱紅的半人高墻,上蓋了青灰的老瓦,與那周圍的民屋比起來倒是鶴立雞群。

江春整了整身上那身過年新做的衣裳,上下看了一圈無甚不妥,才走到書院門前,見那朱紅的大門未開,只在右側開了道小門。

她往小門那兒敲了敲,見一總角少年伸出頭來,她忙道:“小哥哥好,敢問教管司陳夫子可在?”

那少年打量她兩眼道:“教管司有兩位陳夫子哩,只不曉得你要找的是哪一位?”

“我們找的是陳之道夫子,不知他今日可當值?”

“今日自是不當值的,館裏還未開學哩……”那少年慢吞吞道。

眼見著小丫頭露出懊惱神色來,他才道:“今日是不消當值,但他老人家早來了一刻鐘哩,這幾日報道造冊的學子多著呢,讓他多歇會兒,晚些太陽出了再來,他都不肯哩……倒是你個小丫頭,這早就來找他,可是有什麽事?”

江春自是不會與他多說道的,只抿著嘴笑了笑,道:“我們是受他人之托來的。”

那少年雖有兩分話嘮,卻也是個心底有數的,未再追問下去,只點了點頭道:“喏,陳夫子就在那呢,你們順著這路走到那桃林盡頭,有幢紅瓦樓,底下正中那間就是教管司所在了。”還伸出白嫩的手指指了個大致方向。

江春看了看他那手指,白皙纖長,不似貧家門童該長的,估計也不是什麽正經門童,再觀他對館內人事熟悉,場所亦是了若指掌的,恐怕也是館內的學生?或是教職工家屬?

江春邊想邊領著爹老倌往前去,走了約摸兩三分鐘,才見到那紅瓦房。她先停下,再次整頓了一下自己的儀容儀表,倒不是她多愛美甚的,而是這身衣裳實在有些大了,稍微走動兩步就會有褶皺,本就寬大的衣裳,若再高低不平整的,確實不太雅觀。

她走到開了一縫的門前,輕輕敲了敲,只聞裏頭“進”的一聲,江春就推門而入。

裏頭只對門坐了位五十來歲的老者,須發花白,面色紅潤,雙目有神的。

她先打了聲招呼:“老先生安好,敢問老先生可是教管司的陳之道陳夫子?”

那老者見是一六七歲的小丫頭,不是那死皮賴臉求著要混進來的縣城子弟,就和藹地笑了笑。道:“正是老朽,不知小丫頭找我可是有事?”

江春方定了定神道:“陳夫子,小女乃金江縣下王家箐村人,姓江,單名一個‘春’字。此番貿然前來,乃因汴梁竇十三爺讓小女來尋您老人家……”

那老者方認真起來,“哦?果真是那竇十三引薦來的?但他與我說的分明是十歲的女公子,怎……”

江春內心也很無奈啊!是,我是個子矮,我是顯小,總讓人有種還是孩童的錯覺,但我真的已經是個半大姑娘了啊!我真的好想長高啊!

那老者也不待她回答,道:“既是十三引薦來的,我自是信他眼力的。我且問你,至今讀了些什麽書了?可習了什麽技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