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九章

七月下旬,刺史姜殊在郇州自立為王,封號為魏。

此事公告天下後,青州、雍州、沂州刺史,及東州慕容鮮卑部族先後發聲向魏王效忠。

其後不久,江州、黃州、交州、滄州刺史、淮州各郡郡守等亦紛紛歸順北地政權,至此,混亂已久的局面終於得以改變,呈現出清晰的勢力分界線。

除羯人所建的楚國政權和元右所占的西北兩州以外,天下百姓一心同歸,再次臣服於“魏王”治下,而此“魏”與前朝國號卻已然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政權。

之所以選定封號為“魏”,姜舒是沒有辦法。

畢竟遊戲的名稱就是《模擬大魏》,他既已稱王,今後總有一天會稱帝,若改國號為其他,遊戲的名字便顯得有些莫名其妙了。

他是別無選擇,而尋常百姓知曉他選定這一封號,反倒覺得魏王實乃赤膽忠肝之人,他自立並非是自身具有謀權篡位之心,只奈何前朝已亡,為對抗羯人建立的胡族政權,方決定站出來抗起重任。

這一點在當初西南王號召天下勤王,最終只有姜殊派出郇州軍出動救援也可以佐證。

不得不說此舉對民心的歸附確實起了一定的作用。

遠在南地的那些刺史,如滄州刺史高康出身高門,身懷強大的實權,軍事實力亦不容小覷,他會如此輕易地選擇歸附北地政權,除了順應大勢,與姜殊欲重建“魏國”這一點,多少也有些關系。

姜舒自然知曉輿情的重要性,故在一開始商議決定封號之時,尹雲影提出可用臥龍閣推動民間輿論傳播的建言,他便予以了肯定。

因有臥龍閣這一利器,對於民心的收攏他可以說是早有成算,卻也沒想到一切竟進展得如此順利,連南地幾州刺史也都如此迅速地表明了效忠立場。

其中尤以江州刺史王詞最為積極,不僅是最快表態的一個,還特意托人送信,言要擁戴他稱帝。

雖然誰都知曉他蹦跶得如此積極,不過是因為江州一地早就被當今的楚國所占,王詞這個江州刺史每日躲在他人地盤避禍,早已成了個有名無實的光杆司令。

站在他的立場,肯定是希望有人能幫他拿回治地的,這時候好不容易出現一個靠譜的大腿,自然想要牢牢抱住。

對於王詞的馬屁,姜舒看過也就放到一旁了,未將其放在心上。

且不說此人不文不武、庸懦無能,他絕不可能任用這樣渾噩度日的廢物為官。

國土本為一體,胡族占據的地盤就如同一柄尖刀橫入中原腹地,任誰也無法忽視,即便沒有江州刺史,他早晚也會派兵收回失地。

但現在還不是時候。

邢桑是天生的軍事人才,這一點沒有人比姜舒更清楚。

其所建立的楚國乃是不折不扣的軍國主義,國可以不富,內政可以不修,然軍隊必須精銳強悍,所造的兵器也必須鋒利強韌,這樣的勢力不同於任何一個外族政權,絕不容輕視。

目前步驚雲所帶領的郇州大軍才剛完成對淮州局勢的控制,駐紮於幽門一帶招兵買馬、操練軍隊,溝通南北的漕運通道也才剛開始疏通建設,要等開通水路糧道至少還要一年。

因此,在尚未做好充分的戰事準備前,姜舒不打算和楚國起兵火。

但不論如何,姜舒心中深知,他和邢桑之間,遲早會有一場大戰。

·

渚陵郡,烏烈城。

初秋的午後依舊酷熱難耐,烈日熾灼,火辣辣地曬在軍營高墻之上。

校場中,千名戰敗俘虜被命令排列成陣,成為軍隊實戰演習的“敵方”。

他們大部分是已故氐王的部下,在之前反抗邢桑的鬥爭中失敗成為俘虜,每隔一段時日,便要被放到校場上進行這樣的軍事演習。

演習過程中,他們是手無寸鐵的活人靶標,若想活命,只能同對面的士兵狠命戰鬥,殊死搏殺。

盡管如此,每次演習結束後,能活下來的俘虜依舊十不存一。

不知何時起,這座高墻圍繞的封閉校場已然成為了俘虜們栗栗危懼的噩夢。

演習自未初刻開始,申正一刻結束。

短短一個半時辰,校場上已是血跡斑斑、屍骸遍地。

僥幸存活下來的俘虜抹著汗水血液痛哭流涕,然而正當他們沉浸在劫後余生的喜幸中時,一支羽箭忽從高空射來,毫無預兆地穿釘在一個俘虜的頭顱之上。

眼看著中箭俘虜倒下,霎時間,所有存活的俘虜都驚恐地逃命躲藏起來,校場中哀嚎聲一片。

高墻之上,孟秀抹了把額頭流下的熱汗,微躬著身子注視著前方手舉弓箭的男子。

當邢桑又射出一箭,擊中一個俘虜的胸膛之時,孟秀連忙扯開笑容恭維道:“好箭法,矢不虛發,百步穿楊,大王真乃神射也。”

聽著他的吹捧,邢桑無動於衷地再度搭箭瞄準,渾身籠罩著一層危險的陰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