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八章

周墨尚不知他送來的東西將給局勢帶來多大的改變,離開正堂後,他便被官府一名職吏帶去了圖書館。

密陽圖書館是五天前才正式對外開放的。

因是新圖書館,許多方面都尚未做到成熟的水平,對外的宣傳也不夠廣泛,盡管如此,聽聞圖書館一樓是免費開放的,仍有不少的城內居民前來參觀,其中尤以玩家數量居多。

對玩家而言,圖書館建築內部環境古雅清幽,外部還有小型的園林和購買文具紀念品的店鋪,絕對是個拍照打卡、休閑娛樂的好去處。

周墨雖已來到密陽兩日,關於圖書館的傳聞也聽了不少,但卻是第一次進入圖書館內部。

初入館園大門,瞧見周圍熙攘來去的穿著樸素布衣的平民身影,他著實有些驚訝。

在他看來,縱使這座書館面向任何人開放,如尋常百姓,大字不識一個的,應當也不會來此。

爾後很快,他便明白了這些百姓為何前來。

在掛有“密陽圖書館”匾額的主建築旁有兩座六角樓閣,左側樓閣正對他們的一側開著一家食鋪,所賣的似乎是可以拿在手上吃的小食,很受過路年輕人的喜愛。

右側樓閣正對他們的則是一家飲品鋪子,店門前排著長隊。

飲品店左右還分別開著兩家鋪子,同樣賣的是吃食,周墨隱約瞧見門外飄著的旗子上印有“甜品·糕點”和“葫蘆便當”的字跡,空氣中彌漫著淡淡食物的香氣。

在密陽住了兩日,周墨早已知曉這座城市的餐飲有多發達,卻沒想到連圖書館的館園內都有如此多的食肆。

他一方面覺得這樣的設計方便,一方面又覺得這番煙火氣實在有辱書館這樣的清靜地,一時不知該作何表情。

帶他前來的吏員名為黃頌,見周墨時不時望向兩側的樓閣,便貼心詢問道:“郎君可要去買些吃食?這有家賣關東煮的鋪子味道很是不錯,隔壁士館的先生和學生們都時常過來。”

周墨不習慣在外用餐,況且還是在這人流雜沓的地方。

他搖了搖頭道:“莫耽誤工夫,先做正事吧。”

黃頌看他掛著一副不苟言笑的臉孔,也就未多勸什麽,隨即帶他踏上了主館台階,走進了圖書館的正門。

相比外邊的暑熱難耐,建築內部則要幽靜清涼許多。

圖書館一層寬廣寂靜,被一道道書架分隔為多個區域。

望見那高高的書架上擺滿的整齊的線裝書籍,周墨不禁詫然。

在他的觀念裏,紙本書還都是卷軸形式的,這般用訂線方式穿聯成冊的書十分罕見,他只在去年偶然地從商人手中買到過一本密陽傳來的書冊,價格頗為昂貴,沒想到這圖書館裏竟都是這般裝訂的線裝書。

他快步走到一個書架前,隨手抽出一本書籍翻開,發現是刻印的《孝經》,印刷的字體清爽整潔,翻頁閱讀起來既舒適又方便。

合起書本,周墨才旁邊一排都是一模一樣的《孝經》,下方標注了售價,五十錢一部,這個價格對有錢人而言不貴,對平民而言卻也不便宜。

黃頌介紹道:“書局人員有限,通常只挑選受眾最廣的書籍制作活字本,一次印上幾百本,上架出售,受眾相對狹窄的,則是制作精抄本放在閱覽區,僅供借閱而不售賣。”

周墨了解地點了點頭,略有不舍地將手裏的《孝經》放了回去。

這架上的書籍雖內容相對常見,比不上秘書省所藏的那些典籍珍貴稀少,但不得不承認,在一個愛書之人眼中,這個地方於他而言可謂是天堂。

哪怕只是穿行在這擺滿書籍的書架間,什麽也不做,心裏便會源源不斷地湧起滿足感。

周墨忍不住繞著成排的書架閑逛起來,時而抽出一本翻看其中的內容。

他發覺館內還給書籍做了經史子集的區分,分類十分細致,另有專門放置報紙期刊的書架,查找起來很是清晰,心裏對此地的評價又上升了一個台階。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目前館內的書籍還是量少了些。

走了沒多久,後邊的書架便空了,一旁豎著“求書籍捐贈”的牌子,令人感到遺憾。

再往裏走,則是閱覽區。

閱覽區都靠著窗,午後的陽光透過格子玻璃窗灑在木制的桌椅和地板上,給人以寧靜舒適之感。

周墨瞧見有不少文士聚集在閱覽區,大都在奮筆疾書地寫著什麽,便問:“他們是在寫什麽?”

“穿白色校服的是郡學學生,他們來此基本是為了找個安靜地方做功課,其余的約莫是在抄書吧。”黃頌笑著解答道,“一些架上未有出售的書籍,客人若想擁有,便只能自己手抄了。”

周墨恍然:“原來如此。”

走到窗旁向外看了看風景,周墨心道館內環境確實不錯,裝潢素雅,陳設齊整,不僅擁有這般明潔透亮的玻璃窗,桌椅也都舒適易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