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5章 勞動合約(第2/4頁)

“真是無能啊。”年輕人看著他和隨從匆匆離去的後背,非常感慨。

“連我們都吵不過。”

就整個市場來說,很少有人會有意同城市的新居民發生沖突。絕大多數人都不是為鬧事而來的,在需要交流的時候,雙方的態度大多非常友好。新居民完全不抗拒和外面的人交流,他們雖然能夠通過報紙廣播和上課之類的渠道了解到其他地方發生的事情,但也渴望得到一些來自附近,最好是自己故鄉的生活信息,而對外來者來說,比起市場旅舍服務員們過於完美的官方回答,他們更相信新居民們的生活才是真實的。

尤其是在參觀過那些出售作物種子的店鋪之後,外來的交易者們有許多問題需要得到回答——無論一路上見到的各式奇景多麽讓人們的腳步流連,絕大多數人最終還是憑借堅定的決心來到了出售作物種子的店鋪前,它們就開在糧油食品店的旁邊,普通店鋪的面積已經足夠大,出售糧種的店鋪面積又是一般店鋪的兩倍大。但互相連通的店面裏只有一側堆放了看起來像是糧種的貨物,外面的低矮展台上,用方形的木框裝了土,也不知道他們是用了什麽辦法,讓並排擺放在一起的木框裏呈現出作物不同階段的生長狀態,就像他們在說明書上看到的那樣。

人們要盯著這些在深秋清晨裏青翠搖曳的作物看好一會兒,才注意到種子店另一邊的空闊區域,那裏幾乎沒有什麽東西,只在墻上貼了寫著很大文字的橫幅,靠墻擺了三面的長桌和長椅,後面坐了一些看起來像店員的人。

人們已經通過路上經過的店鋪積累了同店員交流的勇氣和經驗,所以他們上去便問:“種子怎麽賣?”

店員很痛快地說了單價,人們雖然無從比較,卻十分相信這是一個同其他商品一樣合理的價格,因為他們幾乎每個人都能負擔得起。但是當他們掏出錢包,拿出在市場旅舍兌換的紙幣,計算自己能購入多少種子時,店員說道:“除了貨幣,你們還可以使用另一種支付方式。”

“你們知道‘勞動合約’嗎?”

人們當然不知道。

店員告訴他們,這是一種“以力換力”的契約,因為商品生產除了耗費原料,還要耗費人的力氣,只有人的勞動才能將自然的物質變作商品,人們用自己的勞動獲得貨幣,再用貨幣購買商品,就是完成了一次“以力換力”——在這樣的認識下,即使沒有足夠的貨幣,人們也可以通過與市場方訂立契約,承諾冬閑時節將來為他們勞動多少天,來使自己現在就能獲得需要的商品。

並且人們在這份契約中能夠出賣的不僅是自己的勞力,還有別人的——畢竟許多人都是代表自己的村莊來的,雖然多人契約的條款更多,更復雜一些,但如果敢於允諾,一個貧窮的村莊都能將農具店裏昂貴的水車帶回去:他們甚至不必憂愁如何帶上這些大家夥,城市會讓專門的車隊為他們送到村莊附近。

無論多麽急不可耐,想要盡快付款好讓自己少受些誘惑的人,在聽聞這樣的條件後都要倒吸一口氣。

這真是從未聽聞過的……借貸合同!

可是最初的驚駭過去後,不止一個人感到了心動。要抗拒交易會上諸多商品的吸引太難了,人們每作一次抉擇都會感覺到精神的痛苦,不是因為自己的貪欲無法滿足,而是為背後承擔的他人的期望,每個人來到這座城市時都帶上了所有的錢——所有他們自己和親友鄰居能找到的錢,不僅想要傳說中的神奇種子,還想要買一些像“好面包”這樣的食物和藥物回去。在這樣的情況下,哪怕每天只要半個銅幣,還包了一餐的通鋪也讓他們住得不安穩,所以這份“勞動合約”對他們是有極大吸引力的。

只是出賣勞力而已,哪怕出賣靈魂也不是不可行,人們反復追問,再三確定:一旦簽訂了契約,他們立即就能將自己看中的商品帶走,他們可以就這樣離開城市回到自己的村莊,只要在履約之日前抵達約定的地點,然後一切聽從工頭的安排。他們來履行契約的時候,只要帶夠他們自己路上的食物,不需要自備工具,也不需要帶上鋪蓋,幹活的地方什麽都有。

最多幹活到春天,他們就能夠償清契約上的債務,回到自己的村莊了。

這份契約苛刻嗎?當然不,沒有人認為這樣的契約是苛刻的,除非外邦人要他們幹的活是用血肉去打開魔界的大門。

人們也不懷疑新瑪希城是否有足夠的力量保證這份契約的公正實現,這座城早已在人們的心目中塑造了一個堅不可摧的形象。但人們的首先反應仍然是遲疑謹慎,這是力量差距過大導致的本能的不安全感。

而且人們很不習慣做選擇,他們大多是無法可想才到這座城來的,如今卻要面臨如此之多——有限的金錢和近乎無限的必需品,窘迫的現在和被預支的未來——這些選擇讓他們感到非常迷惘。